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建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是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核心引擎。必须紧扣“选、育、用”关键环节,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方能锻造出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头雁”方阵,让党旗在希望的田野上高高飘扬。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准人、用对人是建强基层组织的第一道关口。要坚持政治标准为先,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从源头上保证“头雁”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武汉市江夏区通过三级联动、一线摸排,将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潜力股”纳入视野,建立“一人一档”的动态人才库,实现人才资源的深度挖掘。同时,严把“入口关”,以负面清单划清底线,联合多部门开展资格联审,确保选出的“种子”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这种“内挖外引、优中选优”的选拔机制,不仅盘活了本土人才存量,更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归雁”还巢,为乡村治理注入源头活水,构筑起坚实的人才“蓄水池”。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育出来的。面对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摒弃“大水漫灌”式的传统培训,转向“精准滴灌”的赋能模式。要聚焦实战需求,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项目一线。武汉市江夏区组织后备干部赴先进地区“取经”、到涉农企业“跟班”,更构建起“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培养矩阵,通过“田野党校”夯实理论根基,借助“电商直播”提升实战技能,让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这种“走出去拓视野、沉下去练本领”的培养路径,有效破解了能力恐慌,淬炼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多面手”,使其真正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行家里手。
检验干部成色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要敢于给年轻干部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武汉市江夏区安排后备干部担任村支书助理,提前进入角色“挑大梁”;引导他们领办集体经济项目,在产业发展中“打头阵”;鼓励他们化身“村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当先锋”。这种“有备有用、备用结合”的用人导向,既为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也让群众在实实在在的变化中看到干部的担当作为。通过在一线“墩苗”,让干部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增长才干,在服务群众中凝聚民心,最终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等待我们用奋斗的笔墨去描绘。持续建强“头雁”队伍,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成为干事创业的先锋,才能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胜势,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新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文字:肖璐、周楠(“青苹果乐园”团队)
漫画:章美玲(“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