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付幸)近日,在中国教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的讲台上,武汉市光谷第二十六小学李峥校长应邀分享,将该校“课程+科研+数字”三维交织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与成长图景,向全国教育同仁娓娓道来。
课程赋能 构建校本研训体系
学校深入践行“源于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激发真实成长”的研训理念,针对青年教师需求构建分层、分类、分阶的校本研训体系,推动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学校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维诊断,精准识别青年教师在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共性痛点与个性需求。依托相关课题,系统构建“三维”校本研修课程体系,确保内容精准对接教师发展实际。
学校定制校本研训模块。思政研修模块聚焦教育情怀与文化视野,通过开设课程与活动,引导教师思考教育本质,培育“胸怀天下”格局;学科研修模块遵循“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梳理教学困惑并转化为研训专题,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实践范式;班主任研修模块则采用“微格案例+情境模拟+导师引领”模式,聚焦班级管理困境开发微课,提升育人智慧。
此外,学校立足课堂推动知行融合,构建“FLSCO模型”研训闭环,将研训根植于教学现场。青年教师通过“七课”平台,在教学实战中锤炼能力,实现专业跨越。
科研赋能 聚焦育人真实问题
学校坚持“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引导教师聚焦育人真实问题开展研究。在“用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课题中,教师设计了系列活动,将抽象“家国”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创造的内容,激发学生情感认同。同时,帮助教师将困惑转化为课题,经验升华为成果,构建科研反哺教学机制,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数字赋能 拓展教育公平路径
学校依托武汉市教育云平台,构建基于“向光-追光-阳光-荣光”四级发展体系的教师数字画像系统,实现多维数据可视化诊断与个性化支持,为教师专业成长精准导航。同时,鼓励教师探索“数字技术助力教育公平”路径,开展智慧教室远程同步课堂,支持偏远学校学生参与虚拟实验课,拓展“胸怀天下”的教育格局。
经过系统培养,光谷二十六小青年教师呈现快速成长态势。青年教师在教育情怀、育人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全面提升,在课程开发、跨学科教学等领域发挥骨干作用。
十年树木,沐光成林。光谷二十六小将继续深化“三维协同”培养模式,精准赋能每一位青年教师,助力他们成长为“大先生”,为光谷教育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