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我省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直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要课题,着力破解衔接不畅、融合不够、产学研协同不足等深层次问题,为湖北塑造发展新动能提供了清晰路径。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突破“卡脖子”环节;产业创新则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应用场景和市场牵引,实现技术价值“惊险一跃”。只有让创新链与产业链如齿轮般咬合,才能催生“1+1>2”的整体效应,在新一轮高水平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二者融合的文章要怎么写?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方向:“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企业是融合的主引擎,要强化其创新决策与投入主体地位,让市场需求真正成为科研攻关的“指挥棒”。转化是融合的生死线,应构建高效通畅的成果转化体系,破解“有产无研、有研无产”的困境。生态是融合的营养剂,要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呵护权益的创新环境。
湖北拥有厚实的创新资源家底,并担负着重要使命。134所高校、41.5万名研发人员、28.5万家科技型企业,覆盖全门类的产业体系,加上“得中独厚”的区位市场,为科技与产业互促共进提供了丰厚土壤。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国家级战略性产业集群,正是融合实践、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战场。科教资源富集、产业根基扎实、市场腹地广阔,湖北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在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上展现更大作为。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涉及多主体、多环节。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形成政府贴心服务、企业勇挑大梁、高校院所协同助攻的攻坚格局,优化资金支持、畅通人才流动、改革成果评价机制,培育好阳光雨露般的创新生态,荆楚大地就能开更多“融合”之花,结更多发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