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区人大代表刘中堂在老树下设立议事角,现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明新到宝丰县周庄镇马川新村调研代表联络站建设情况。
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到湛河区商超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贯彻“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锚定省委“1+2+4+N”目标任务体系和市委“十项重点任务”,推出开展“四个专项监督”、打造“四化四员四站”代表联络站、联动监督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一系列创新举措,让人大监督触角向下扎根,使民生温度向上生长,生动诠释新时代平顶山市人大以“小切口”监督推动“大格局”治理的实践智慧,努力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创新开展“四个专项监督” 民生之盼变群众之赞
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该市人大常委会打出“听取专项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组合拳,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人大监督与市场脉搏同频共振,激活营商环境一池春水。
创新“自查+调研”双轨并行模式,专题调研产教融合工作,着力破解“校热企冷”“供需错配”等障碍,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两城”建设和“7群12链”产业布局注入动能;
连续三年实行“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强化监督成果运用,推动测评结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对整改无进展、成效不明显的单位,报告市委并再次测评,倒逼法治政府建设从年度体检向常态健康管理深化;
成立专题调研组,进田间、入农户、访企业开展深度调研,建议政府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对分散的农产品品牌进行整合,推动郏县红牛、鲁山食用菌、叶县辣椒等农业品牌相继打响。
……
这一幕幕鲜活场景,正是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小切口”监督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注脚。目前,该市已制定出台《2025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21条改革举措,平顶山市尼龙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政务服务非常满意率保持全省前列。
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平顶山市人大围绕教育就业、养老服务、卫生健康、城市更新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头等大事开展一系列监督工作,促进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落地见效、惠民暖心。
“以前想掏钱都找不到停车位,可没少作难。感谢市人大的监督推动,不但增设了停车场,又减少了停车费,真是把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儿上!”近日,在平顶山市凯撒广场做生意的施女士出差归来,发现在停车场停了两天的车,收费金额较以前降了25%,幸福感油然而生。
小车位,大民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平顶山市私家车拥有量快速增长,群众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将制定出台《平顶山市城区机动车停车管理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为重点立法项目,起草过程中,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座谈会,广泛倾听民意、集中民智、问计于民。”平顶山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四光介绍说。《条例》回应群众关切,对于老旧小区车位改造、停车收费管理、新能源充电车位增设等内容均作出明确规范。
设立社区食堂,6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花9元钱,就可以在家门口吃上一份美味热乎的营养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老年人再也不用为出门下楼而发愁……在平顶山,这些民生变化的背后都凝聚着市人大常委会实施“全链条”监督的履职担当,一项项监督实践推动“民生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美。泛舟、赏荷、观鸟,诗情画意,尽在其中……白龟湖畔成为休闲娱乐网红打卡地,“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美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平顶山市人大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紧贴群众美好生态环境需求,持续强化生态环保领域监督工作,人大监督助力与自然生态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交相辉映。
平顶山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途经地,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重要使命。该市人大通过组织专题视察、执法检查,推动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污水处理系统和河长体系,建成投用受水水厂9座,累计供水8.36亿立方米,惠及群众220余万人。
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坚持环境报告制度,将环保报告确定为“定期报告”事项,以常态化、制度化守护“生态绿”;针对人大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专题询问中相关部门的现场答复,开展满意度测评。目前,已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保问题,监督结果可感可触。
如今的平顶山,林业用地面积达到430万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昔日“煤城”蝶变“美城”。
推动千年汝瓷焕新彩
“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作为汝瓷发源地,汝瓷已成为平顶山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符号之一。新时代如何激活汝瓷文化?如何壮大汝瓷产业?这是平顶山市人大一直致力监督推动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平顶山市人大从《平顶山市汝瓷文化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小切口”立法实施破题,构建形成“立法+监督+服务”大工作格局。对《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宣传解读;引导人大代表走进汝瓷企业,开展沉浸式调研;依托代表联络站广泛收集汝瓷产业一线声音……在人大监督助推下,河南省陶瓷艺术协会、平顶山市陶瓷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等机构相继成立,《平顶山市陶瓷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35年)》顺利出台。目前全市陶瓷生产销售企业发展到近900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
大局所向,民生所系,监督所至。“我们将聚焦中心工作,聚力民生关切,以‘四个专项监督’更好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明新说。
探索“四化四员四站”模式 小小联络站履职作用大
建好“四化”联络站一块主阵地
土壤肥沃,根系才能扎得深;平台建好,代表履职才能更高效。全市273家联络站如何激活效能?平顶山市人大从“制度化保长效、标准化促规范、功能化强联系、数智化提效能”四方面发力,让阵地建设有力更长久。
“过去我们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要等联络站开门,现在只需拿手机扫一扫,足不出户就能把意见和诉求发给代表。”舞钢市八台镇石桥杨村村民鲁俊强通过“掌上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养殖资金短缺、想寻求帮助。该镇人大主席团一周内组成代表调研组调研论证,推动他获得2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支持。如今,鲁俊强的标准化肉兔养殖基地已带动20余人就业。
用数智化提效能,只是平顶山市人大建好“四化”联络站一块主阵地的一个侧面。该市还健全代表联络站工作规则、代表履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机制,对接待群众、收集意见、述职评议等代表履职内容作出规定;同步优化站点布局,迭代升级全市273个代表联络站,明确服务配置,定期开展活动,以标准化促规范;将“联、商、督、促”四大功能嵌入联络站,形成“代表进网格”“有事找代表”等实践品牌矩阵,以功能化强联系……
“四化”探索让人大代表履职有了固定阵地,群众诉求表达有了便捷渠道,部门工作改进有了外力推动,也实现了联络站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行的转变升级。
激活“四员”联络站一个主引擎
人大代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倾听心声与诉求;法官、检察官、警官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出谋划策,推动解决百姓难题……平顶山市人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四员”活动,如今,“大门常开、代表常在、选民常来、活动常有”成为代表联络站工作的新常态。
当好“政策宣传员”。由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担任组长,组建6个代表政策宣传组,利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全面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广泛凝聚思想共识。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宣讲22次,覆盖群众近万人次。
当好“民情联络员”。拓展“双联系”机制,形成“代表联络站+代表服务岗+农户联络点+线上直通车”四维联络渠道,通过“周接待、月活动”“五个走进+民情恳谈”等载体,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借助四维联络平台,共征集“十五五”规划编制意见建议50多条。
当好“人民服务员”。将代表编入基层治理网格,形成“1+1+M+N+X”工作模式,人大代表与群众同坐板凳听诉求,与网格员同巡街巷找问题,与社区干部同商对策解难题。今年以来,已推动解决非机动车左转一次过街、博物馆暑期夜间开放等意见诉求1600余条。
当好“工作监督员”。近年来,围绕“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聚焦市委“十项重点任务”,平顶山市人大相继谋划“十大监督举措”“四个专项监督”等履职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中各展所长、建功立业。
随着“四员”活动的深入推进,代表、专家、部门、群众的力量被紧紧凝聚,绽放出生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之花。
放大“四站”联络站一片主效应
如何让代表联络站在活起来、实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起来?
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打造功能鲜明的“四站”,即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站”、强化产业支撑的“助推站”、服务人民群众的“暖心站”、提升代表能力的“充电站”,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的方式,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叶县盐都街道代表联络站,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向平以人大代表身份与基层代表围坐一堂,共话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新路径。这不仅是简单的座谈交流,更是该市领导干部代表下沉一线、宣讲理论、贴近群众的常态缩影。
产业发展的痛点,也是代表联络站关注的重点。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出“全链模式”,紧扣“7群12链”发展布局,依托人大代表专业特长,采取就近就地、混合编组的方式,推动代表聚在产业链上、问题解决在产业链上,助力产业发展提效能。
……
如今,273家联络站如根脉般深植这座古地新城,从收集民声到破解难题,从赋能产业到优化治理,民情民意在这里汇聚、转化、落实,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点。
小站点承载大民主,小平台展现大作为。从标准化建设到特色化实践再到常态化运行,“四化”“四员”“四站”环环相扣,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绘就了具有人大特征、平顶山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画卷。
【相关链接】
县区探索
汝州市 人大常委会科学抽取8大类评查样本,建立多维评查体系,有力促进法检“两院”和公安机关办案水平提升。
舞钢市 人大常委会开展法官、检察官、警官“三官”工作评议,随机评查案件420件,促进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
宝丰县 人大常委会推行议案建议办理“三早双审三督三问”机制,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征集的116件建议已办结113件,满意率100%。
郏县 人大常委会探索建设“农家式”人大代表联络点,累计解决民生问题370余件,推动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基层治理新格局。
鲁山县 人大常委会实行“六个一”工作法助推基层高效能治理,推动代表履职常态化、实效化。
叶县 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联络+检察”工作模式,实现法律监督基层联络站与人大代表联络站互联共建,有效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
新华区 人大常委会锚定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创新“12345”工作法,以“网格+”助力代表融入基层治理。
卫东区 人大常委会建立“四联”机制,组织代表就近编组、进站履职,推广站点问政、小院议事等特色做法,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湛河区 人大常委会成立3个执法检查组实地检查重点场所150余个,提出整改建议7大类21小项,以监督之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石龙区 人大常委会打造主题公园,开展讲好人大故事、展示工作成果等活动,使主题公园成为群众感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窗口。
(河南日报记者 张海涛 河南日报通讯员 蔡文瑶 本版图片由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