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 见习记者 郑棋文】 国庆节后,秋风乍起,天气转凉,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的桑坡村,人气却逐渐升温,及至冬季,达到“沸点”。
过去几年,每一个冬季,都会有来自全国数以万计的代购,涌向桑坡;每一个寒风呼啸的冬夜,这里有上千家档口灯光亮如白昼,人流如织;每一个哈着白气的生动面庞,在讨价还价中,编织起一个个造富梦。
从制作熟羊皮的小村庄,到因雪地靴一战成名,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再到自主品牌悄然出街,转型当中的桑坡,新的商业气息正在萌动。
全国代购蜂拥而至
在桑坡,下午2点是多数店铺开门迎客的时间。13点55分,职业代购卫静如来到一家主营袜品的小店门前。匆忙买完,她还要赶去另一家店为客户选购雪地靴。
三天前,卫静如从天津出发,和同为代购的朋友结伴驱车800公里,开启他们今年的桑坡之行。
“其实就是赚个跑腿的辛苦钱,还要刨除住宿、交通成本。”来过桑坡5次,卫静如认为,随着市场逐渐规模化、成熟化,留给代购们的利润空间正在缩窄。“今年,大单品雪地靴的价格更加透明。羽绒服等各类目商品更加全面,但行情也变乱了。”
卫静如告诉记者,桑坡沿街有3000多家店,但货源或许都来自某几个仓库。工厂掌握着产品定价权,一级批发档口及诸多门店也在牢牢控价。对于小代购们来说,不管去哪家店,拿货价最多比散客低20元,且各家之间的价格区别也不大。
不过,从终端销售价来看,桑坡代购们的分化就大了。
代购的盈利来自产品加价。同样品质和拿货价的商品,卫静如只加20元,但有人加200元也能畅销,王晶莹就是其中之一。
来自哈尔滨的王晶莹拥有自己的服装店,做桑坡代购算是兼职。在东北,御寒是刚需,“桑坡产”销路颇佳。前年开始,抱着满足客户需求、增强黏性的想法,王晶莹连续三个寒冬出现在桑坡做代购。
“每件产品加价80—100元,有的品类加到200元也卖得动。”王晶莹告诉记者,“代购加价多少主要看客群质量、销售能力,和客群所处的地理位置等也有关系。”但在众多因素中,她认为,代购的选品能力更重要。
“虽然市场里的货多数都来自某几个仓库,但每个仓库的货品也分档次。有质量较好,价格相对高的,也有价格稍低但质量稍次的货。只有找到符合客群需求、价格与品质相匹配的货,才能卖得动。如果把鱼目当珍珠卖,客户就会慢慢流失。”代购3年,这是王晶莹的生存要领。
2024年的桑坡,代购们面临的变化不仅是利润缩窄,还有销路冲击。当源头工厂、实体档口下场直播,原属于代购的终端客群正在被分散。
对此,来自河北秦皇岛的何源三人,做起了“一件代发”的生意。第一次来桑坡,他们要找的是源头批发商。“既然利润薄,那就更要薄利多销。朋友圈代购模式里,一个账号最多覆盖5000人,很难实现批量售卖。我们觉得,不如找到货源,自己干直播。”
“一件代发”生意里,何源三人扮演的角色是中间商。不同于传统行业的经销商,他们没有库存压力,无非是赚多赚少的区别。但能否打开销路,对他们而言仍是一个未知数。
档口老板的120天
云飞供货并非位于桑坡村主街道,但店里的人流量却不输一些临街的大店面。
这家档口主营各种羽绒服的批发和零售已有10多年,老板李云飞在抖音平台拥有2万粉丝,桑坡是其视频的关键词,不少顾客正是看了他的视频,特意来店里消费。
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店铺内,高峰期容纳将近20人,有快递小哥上门取件,外地批发商和代购在此选货,还有络绎不绝的散客消费者试穿购买。
以前李云飞一个人就能应付店里的经营,但这两年行情火爆,他便把媳妇从老家接来负责线上售后,还另招了三个员工取货、发货。
对于李云飞而言,每年的国庆节是开启忙碌的标志。在接下来的120天里,他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昼夜颠倒、忙到一天只吃一顿饭是工作常态。
谈及今年桑坡的新变化,李云飞感慨道:“最明显的就是房租上涨太厉害了,直接翻倍。去年4个月是2万的租金,今年涨到了4万。”他还透露,这几年一些江浙沪的商家也选择在桑坡开店,目前桑坡村的房源紧俏,供不应求,租金也逐年攀升。
另一个新变化就是桑坡的服装类目更加丰富,已经成为全国大型的服装集散地。
“从最开始主营的羊皮毛一体雪地靴,再逐渐扩展到服装品类,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市场,获得了很多上游供货商的关注,服装的类目也越来越丰富。目前仅我店铺的产品种类就有上千种。”
李云飞告诉记者,去年自己把库存全部清空,扣除房租、员工工资、水电费等开销,4个月大概赚了30万元。
今年,桑坡旺季已经过去了一半,李云飞仍然充满信心,同时他透露,明年要再开一家只做零售的店,服务散客。
近年来,桑坡热度逐渐高涨,成为很多人眼中的掘金宝地,但在李云飞看来,这里虽然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赚钱,也有不少人赔钱。
“我预计今年桑坡至少有一半人赔钱,房租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一些老板如果手上再压些货,那就是雪上加霜。”李云飞说。
新的变化正在发生
庞大人流的集聚,已将昔日无名小村,变成聚宝盆。因市场而兴的,不只有鞋服产业,还有包含住宿、餐饮等在内的配套行业。
每临寒冬,众多酒店会随市场一同迎来紧俏。距离5公里以内的酒店,哪怕硬件软装朴素,其标间一晚的价格基本也不会低于300元。
比酒店更火爆的,是桑坡村内的物流、餐饮和停车。进入村内,迎面便是顺丰、京东等品牌的站点,凌晨5点之前,即揽即发。路边摊一家卖炒河粉的老板说,每天从下午3点炒到第二天凌晨2点,一年买了房和车。
但热闹只是桑坡的一个侧面。满大街的打假标语和趋之若鹜的代购,满怀期待的消费者和不尽如人意的体验感,像硬币的正反面,在桑坡同时存在。
近年来,互联网上不乏桑坡的负面声音。有驱车几百公里的外地消费者吐槽:“同质化太严重了,虽然桑坡村开了成百上千家店铺,但是每家都没啥特色,逛了几家就不想逛了。”也有郑州市民表示,本来期待满满,来了却发现都是千篇一律的大牌平替,部分服装品质确实不佳。
其实,打假早已成为桑坡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打假标语,不定期的突击检查也是家常便饭。
一些商家逐渐意识到,仅靠贴牌打擦边球,很可能会砸了桑坡村的招牌,虽然短期内能赚一笔,但头上始终悬着一把利刃,难以走长远。
做了几十年皮毛生意的郭强和丁敏夫妇,从2022年开始做雪地靴自有品牌“桑坡质造”以及部分白牌产品,其抖音号“桑坡敏姐臻轩鞋厂”目前有21.3万粉丝,基本实现全天直播,主打源头工厂发货。
老板娘丁敏用“破釜沉舟、全力以赴”来形容这次创业。“虽然现在做得很累,每天都在不停地拍视频,讲解产品、分享工厂的日常,但我觉得这是好的开始。”
丁敏说,从今年开始,工厂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进行全面创新,区别于市场上的通货,主打做性价比高的原创品牌。不过对于流量的把握,丁敏自嘲“始终站在门外徘徊”。一次直播4个小时只卖出了30双鞋,丁敏感觉欲哭无泪,但依然日更视频、全天直播,更坚定寻找流量的密码。
主管工厂生产经营的郭强告诉记者,目前政府也在做一些努力,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做自主品牌。
“从县到镇各级税务局、工商局、环保局等职能部门,近年来对企业打造自主品牌表现出明显的支持态度。他们经常走访工厂了解企业的困难,还在政策范围内提供全力支持,比如申请专利的补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郭强特别提到,在去年环保要求最严的时候,政府优先保障自有品牌厂家的生产和运营。
“名气越来越大的桑坡村,养育了众多勤劳的桑坡人。正因如此,每个市场主体都应自觉维护桑坡的商业生态,目前来看,转变还需要时间。”另一名不愿具名的自主品牌创业者告诉记者。
今年的冬季,桑坡村热闹依旧。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变化也正在发生。(应受访者要求,卫静如、王晶莹、何源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