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智能传感器作为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感知神经”,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石性环节。
11月20日,在2025传感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一支由40余名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及知名网络大V组成的媒体探访团,走进郑州高新区传感器企业,深入研发中心与生产一线,近距离感受传感器“感知万物”的科技魅力。

走进传感器龙头企业
解锁“感知万物”新能力
探访团首先走进A股上市公司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威科技)。
作为国内知名的传感器企业和领先的智能仪器仪表、智慧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汉威科技的展厅内,从指甲盖大小的传感器,到整机装备,再到智慧城市系统平台,一条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呈现在眼前。
“气体传感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70%,居国内第一,产销量位列全球第二,稳居气体传感器龙头地位。”汉威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汉威研究院院长杨承霖介绍,汉威科技现已掌握半导体、催化燃烧、电化学、红外、PID、激光、热电、光电、火焰、MEMS、柔弹性、超声波等17个系列300多种传感器产品。其中,多项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汉威科技也在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在公司展厅,一款“电子鼻嗅觉传感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款产品被誉为‘嗅探大师’,能帮助具身智能机器人快速识别出多种气体,可用于家庭服务机器人、工业巡检机器人、环境监测机器人的可燃/有害气体检测、疾病识别、食品质检等领域。”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介绍,汉威科技基于传感技术的积淀,打造了“嗅觉-触觉-平衡-力控-视觉”五大具身智能传感器系列产品,可应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人形机器人环境气体检测、电子皮肤、姿态检测、力矩精准测量等场景,为机器人实现精细、复杂动作、保持身体平衡等提供感知基础,还可应用于水下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等诸多前沿领域。
此外,汉威科技还垂直整合光电传感产业链,并形成了涵盖晶圆、芯片、激光器、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解决方案的完整产品生态。
需求牵引扩容增长
应用场景拓宽打开增量空间
生活中,高压与特高压电力传输随处可见,沿途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变电站。在电力传输及设备运行过程中,六氟化硫(SF6)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既能作为保护气体避免金属被空气氧化,更凭借优异性能成为核心介质。
位于郑州高新区的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立信),是一家从事特种气体监测与管控领域的“隐形冠军”。目前,该公司产品已经广泛覆盖全国3000余家电厂和上万个输配电工程,并在“华龙一号”“玲珑一号”等国家重大核电工程中成功落地应用。

日立信总经理李博告诉记者,输配电中设备的运行环境复杂,SF6气体检测容易受到复杂背景气干扰,传感器长期依赖进口。公司先后参与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攻克了激光原理传感技术和MEMS气体传感器的封装制造难题,研制出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智能传感器,实现了高端传感器的国产替代。
而在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区,记者先后来到郑州安然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然测控)、河南驰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诚电气)。
安然测控专注于燃气流量计量与监控技术,是国内无线抄表系统的先行者。在无线抄表系统、超声波流量技术、燃气安全应用技术方面有深厚的积淀。而驰诚电气从家用安防到智慧管廊,从工业运维到城市燃气监测,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了系列化、定制化的检测方案,从家庭厨房的燃气安全到石油化工企业的区域安全监控,都能见到其产品的身影。

驰诚电气董事长徐卫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感器是万物互联的基础,只有把前端的数据做准确、扎实,后期的大数据才能发挥价值。“公司将持续深耕传感器行业,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拓展应用场景,以更优的产品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郑州高新区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并建设智能传感器线上平台,满足传感器企业在研发合作、人才培养、市场推广方面的需求,促进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在一系列强力措施的推动下,传感器产业已成为郑州高新区目前的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全区有传感器类的上下游及相关企业6000多家,培育出传感器上市公司11家,高新技术企业78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