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公检中心”)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权威技术支撑、守护质量安全底线、促进产业升级赋能的重要使命。立足岗位本职,结合公检工作实际,公检中心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前瞻性把握“十五五”趋势,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公检事业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技术基石。
深刻认识时代方位,把握公检工作新要求。首先,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离不开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公检中心作为提供客观、公正、准确检测数据的技术机构,其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政府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信力,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公检技术支撑更具前瞻性和精准性。如,食品安全到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到工程建设,公检数据都是发现问题、评估风险、制定政策、执行法律的重要依据。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公检工作从被动接受委托向主动预见风险、服务决策转变,从提供单一检测数据向提供综合质量技术解决方案延伸,使技术供给更好地匹配治理需求。
其次,高质量发展要求公检服务供给更具适配性和赋能性。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都离不开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支撑。公检中心作为NQI的关键环节,必须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检验检测链,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测不了、测不准”难题,通过提供研发设计、中试验证、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全链条技术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真正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再者,统筹发展与安全要求,公检风险防控更具敏锐性和有效性。当前,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公共卫生事件、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风险挑战严峻。公检中心处于风险识别和防控的第一线,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健全覆盖重点领域、敏感产品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对潜在风险的早期发现、准确鉴定和快速响应能力。特别是生物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要不断加强技术储备和应急检测能力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坚强技术保障。
聚焦主责主业,找准公检服务发展大局的着力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区公检中心必须找准自身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的定位,明确发力方向,实现有为有位。一要在强化战略导向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上展现新作为。深入分析我区域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划。二要在坚守安全底线保障民生福祉和公共安全上体现新担当。始终坚持将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作为监管重点,持续加强对食品、药品、农产品、消费品、特种设备等领域的日常监督检验和风险监测。三要在深化改革创新上提升机构运行效能和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国家关于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发展的要求,持续优化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要在促进开放协作构建现代化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上探索新路径。中心党组要引领、带动、激发全体党员干部敢于尝试打破地域和部门界限,加强与其他地区、其他行业检测机构的交流合作与能力互认,实现资源共享。
强化自身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公检铁军。打铁必须自身硬。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干部人才队伍。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公检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提升专业强本领。检验检测是技术密集型工作。公检中心要大兴学习研究之风,鼓励干部职工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外派培训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三是坚守公正优作风。公信力是公检机构的生命线。必须始终坚持独立、公正、科学的第三方立场。四是勇于担当抓落实。面对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堵点,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建立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强化执行力,对定下的事情、部署的任务,要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举措落地生根。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永莉(“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