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文俊
通讯员 陈凌 实习生 赵婉莹
科技特派员制度本是中国国内科技帮扶办法,如今也被我省高校在非洲应用,并受到当地政府与企业的热烈欢迎。
“我们第一批20位科技特派员已经从非洲回来了,成效明显。”11月20日,在2025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宋小春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透露,为推动科技成果在非转化,湖工大发布了《2025对非先进适用技术项目合辑》,与南非文达大学共建了当地唯一的“绿色科技孔子学院”,创新打造“中文+科技”模式,突破传统孔子学院以语言文化教学为主的框架。
“参观光伏厂时,我们发现光伏板存在破损和分层问题,双方当场就探讨解决方案。”刚从非洲回国的理学院副教授吕清花是该校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在为期十天的交流中,她与其他两位老师一起,与非洲当地相关人员开展了多场学术交流,并深入当地实验室、农场、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他们推介的“农光互补”的光伏生态农业新模式、智能农机、高压电器智能监测与环保绝缘技术等技术成果与典型应用案例,受到当地政府、高校、企业的热烈欢迎。“非洲是一个创新热土,他们非常渴望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也希望用我们的优势,帮助当地更多的人。”吕清花说。
实际上,湖北工业大学始终把对非合作作为国际化发展的优先战略,经过多年持续发力,目前已在非洲20多个国家建立了70多个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100多份涵盖人才联合培养、共建联合实验室及中非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在科技、教育、人文、创新创业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宋小春说,非洲是最大的南方大陆,中国是最大的南方国家;我们不搞空泛合作,而是聚焦非洲“刚需”开展务实合作,比如帮埃塞俄比亚建设小型光伏储能电站,解决环保局用电问题;帮尼日利亚企业升级农药生产线,实现降本增效。“我们以小切口推进真合作,让技术真正扎根非洲,助力非洲实现内生性发展,同时也提升我们自身技术的本土化创新水平及落地应用能力。我想这也是科研工作回归应用本真的一种体现。”
会议现场,湖工大签约了多项合作项目,还发布了《2025对非先进适用技术项目合辑》,推出中非产业合作及技术转移合作意向项目108项,涵盖了智能制造、生物制造、新材料、智能电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科技成果,以期寻求中非各界合作伙伴。“合辑中大部分技术已完成小试、中试,部分可直接量产,能快速对接非洲产业需求。”宋小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