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乔绮曼)11月22日,在金湖街道上冯景区游客中心广场,一辆身披青铜纹饰的独特巴士缓缓驶来。这不仅是“青铜巴士”的首次亮相,更标志着金湖街道青铜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正式启用,一场让三千年矿冶文明“活”起来、“走”出去的创新实践,就此拉开帷幕。
一辆公交,一段穿越千年的旅程
“青氢,我来了!”——一踏上这辆氢能动力的青铜巴士,乘客便会被这句活泼的标语所吸引。车身两侧,“华夏青铜文明圣地 世界矿冶文化名城”十六个大字赫然在目,越王勾践剑等荆楚文物纹样环绕其间,仿佛将历史镌刻于行进的车轮。
车厢内,则是一处微缩的“青铜文化展厅”。大铜斧、炼铜鼓风竖炉等13件青铜文物的介绍海报一字排开,连车扶手也匠心独具地设计成“铜戈”造型。握紧扶手的瞬间,仿佛握住了一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驾驶座上,身穿楚服的司机金乔笑容洋溢:“开着这样一辆有故事的公交车,我觉得自己不只是司机,更像一个移动的文化宣传员。能身体力行地传播青铜文化,特别有意义。”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江楠介绍,青铜巴士的线路经过精心设计,将串联起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上冯古村等文化地标,通过车内展陈和窗外实景的融合,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让历史“活”在沿途风景中。
这一创新设计在现场收获了热烈反响,参与首发体验的李彤分享道:“穿着汉服坐在车里,窗外是三千年的古铜矿遗址,四周是青铜文化的介绍,就像穿越回了楚风悠扬的年代,这感觉太奇妙了!”
一场巡游,一次文明实践的融合
在启动仪式上,一支“楚服巡游”队伍点燃了现场气氛。五十位来自不同年龄、职业的参与者,身着楚服,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出发,搭乘青铜巴士穿行于城乡之间,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拍照。
主会场舞台上,楚王迎宾舞磅礴开场,瞬间将观众带入那个炉火通明的青铜时代。随后,“冯京状元郎”情景剧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演绎了“三甲冯京状元饼”的来历,让本土历史在笑声中深入人心。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讲解员陈佳怡,以一篇《炉火重燃:青铜脊梁上的文明之光》动情讲述了遗址背后生生不息的故事。她的讲述,不仅传递知识,更点燃了听众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与热爱。
与此同时,广场一侧的文明集市也人气十足。八个摊位前熙熙攘攘,既有大冶非遗“五朵金花”的展示,也有爱心理发、家电维修、健康义诊等便民服务,文化与生活在此无缝衔接。
“青铜巴士让我们近距离感受文化,文明集市又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带着七岁儿子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余燕说,“孩子今天不仅看了遗址、听了故事,还接触了大冶刺绣和石雕,他觉得特别有意思。”
青铜巴士的启程,不仅是交通工具的升级,更是我市推动文明实践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的重要一步。它将高频次的公共交通与深度的文化传播相结合,让青铜文化从静态的展柜中“走”了出来。
目前,大冶市已陆续打造七大实践带,从“桃李乡情·同心共富”到“古建文化”,从“东风365”到“产城融合”,形成了一张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明名片。未来,我市将继续建强文明实践队伍,做实服务内容,争当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示范标杆。
车轮滚滚,文明不息。这辆穿梭于城市与乡间的青铜巴士,不仅驶向下一个站点,更驶向一个文化与生活交融、传统与未来共鸣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