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通讯员刘雅进)11月21日,记者获悉,在刚刚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40个案例入选《绿色空间使用者典型案例集》,其中武汉有3个绿色低碳实践案例成功向全球发布。
武汉3个绿色低碳实践案例成功入选联合国气候大会
武汉市3项案例分别是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东湖校区《打造高质量低碳示范校园》、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环保社区《打造全域绿色低碳文化街区》和长飞光纤总部大楼《绿色运营实践》,这标志着武汉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实践成果成功登上联合国气候大会,为全球城市的绿色转型提供有益的“武汉样本”。
入围的案例覆盖校园、社区、企业三大城市核心功能单元,构成立体、多元、可复制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样板体系,充分展示武汉推动全域、全民、全方位建设美丽城市的成果。
武珞路中学东湖校区低碳场景
武珞路中学东湖校区以“一个能耗监测平台”为核心,集成光伏电站、太阳能路灯、雨水收集系统等“十大低碳场景”,预计年节水约1400吨,光伏年发电量达14万度,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20吨,资源回收量3.5吨。更重要的是,该案例成功打破学校、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构建了一个高效的协同网络。
江汉区北湖街道环保社区
面对空间受限、人口密集的老城区挑战,江汉区北湖街道环保社区开发出一条“不大拆大建”的绿色焕新路径。将辖区内的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组建超过150人的“1+9+N”绿色低碳志愿服务队,并专门设立“绿色繁荣社区管理岗”,通过“环保我来议”“社区我来建”等常态化议事平台,让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和设计者,形成的生态环境公众参与新模式,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共治圈”。
长飞光纤总部大楼
长飞光纤总部大楼通过智慧化的精细管控,对既有系统进行深度优化,构建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例如,空调系统实施动态负载管理,照明系统推行“按需供光”,经过一系列精准措施,2024年大楼总用电量同比减少44.41万度,充分展示节能管理的巨大潜力。让环保从制度要求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采用的红外感温开关控制器、低成本物联网控制系统等“投入小、见效快、易复制”的措施,实现了从“绿色设计”到“绿色运行”的深化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