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发展战略研究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明确,统筹协调好壮大自身与辐射带动的关系,做好“强核、壮圈、带群、兴县”的大文章,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区域发展联动,形成更加均衡协调、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我们要以深入实施区域联动战略为抓手,充分释放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为纵深推进支点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将自身发展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势能。
圈群联动激活中部地区崛起核心引擎
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以核心区能级提升打破壁垒、融通要素。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明确提出“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坚定不移做强“中心”,支持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辐射带动武汉都市圈其他城市同城化发展,形成能够代表中部地区参与全国、全球竞争的高能级增长极。以汉襄宜为顶点、江汉平原为腹地,促进省域内都市圈、城市群组团发展,增强支点内部的均衡性与稳定性。加快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以产业互补、科创互促、市场互通和基础设施互联等为重点,深化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他城市协作,协同深度对接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和成渝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棋局中,充分彰显湖北弥合南北发展差距、助力东中西协同并进的枢纽价值。
守绿兴产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达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辩证统一:以生态保护筑牢发展基底,以创新驱动突破增长瓶颈,以协同联动凝聚流域合力。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守护“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构筑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是湖北必须担负的重要使命。湖北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为遵循,依托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双轮驱动产业转型,通过打造全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中心,串联产业上下游、匹配供需两端,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与增值。湖北充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枢纽优势,深化制度协同创新,形成流域发展合力。
城乡融合绘就新型城镇化实践样本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要素双向流动与资源均衡配置,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命题。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明确要求湖北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湖北通过培育特色县域经济激活乡村内生增长动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的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城镇化回归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本质。面向“十五五”,湖北要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部署,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培育壮大县域优势产业,促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着力打造破解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试验田,让“湖北路径”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实践的鲜活范例。
功能协同筑牢优化国土空间责任担当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在于明晰功能定位、促成空间均衡与功能互补。立足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定位,江汉平原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要坚定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聚焦能源安全“国之大者”,湖北要统筹“扩源、强网、增储”一体发力,让能源饭碗端得更稳更牢;着眼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为国家生态安全立起绿色屏障;以三峡工程“大国重器”、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等战略载体,夯实国家战略腹地的功能支撑。“十五五”时期,湖北要以“粮食保供、能源稳基、生态护脉、战略托底”四维发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主体功能协同,为统筹发展与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执笔:夏梁、陈志、汤渌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