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朱浙萍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值得注意的一点,在医疗健康方面,文件强调要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支持,包括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服务,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同时鼓励各地教育部门因地制宜组织教师开展休养、理疗保健等活动,体现了对教师全方位的关怀关心。
尊重惠师,一方面要做好加法,不断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减法,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其中,关注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就要从做好减法开始。
近年来,随着各项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行,全社会对教师的标准和期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让不少教师感到“压力山大”。尤其是一些班主任吐槽,压力太大情绪常在“破防”边缘。不久前重庆一教师在家长群情绪失控,口出恶言,引发众人对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担忧。数据也印证了教师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中国人民大学针对1998年至2022年间中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过去24年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300多万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8.7%,而对应55万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7.8%。
以往我们更多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心理问题上,事实上,为教师提供“情绪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心理状况堪忧,便难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引导,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状态,严重时可能会给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等问题。守护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更需要学校、全社会给予支持,给教师“赋能”“减压”“松绑”。
减轻过重压力。从事任何工作,都会有压力,教师当然也不例外。但在一些地方,老师们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要迎接各种突击检查、参加各类会议,完成各种各样的非教学任务,处理家长反映的各种琐碎问题,被迫变身“全能超人”,不堪重负。各地各校要切实减轻教师负担,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让教师有更时间精力投入教学主业。家长也要以平常心看待教师和教育,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支持,构建良好家校关系,塑造一个对教师尊重宽松的环境。
减去负面情绪。从现状来看,对教师心理建设机制还是比较欠缺的。一些学校在入职时对教师心理健康会进行监测,入职以后则较少干预;一些学校会组织讲座、团体辅导等,主要也是侧重于让教师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亟需采取积极措施,为教师心理健康提供有力支持,让老师的情绪纾解有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渠道和相应的机制保障。比如加强与卫健部门协作,聘请专业团队,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筛查,向教师开放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早识别、早干预,关键时刻提供专业救助。
情绪稳定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健康阳光的学生。尊师惠师,不妨从减轻教师负担、给足情绪价值做起,让每个教师都能轻装上阵,安心舒心静心从教。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