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的北岛上,有这样一个犹如童话世界一般的溶洞,洞内地下存储着一汪静水,洞顶则丝丝缕缕地垂着犹如星光一般的万千蓝色斑点,仿佛天外来物一般。
更为神奇的是,洞内环境虽与世隔绝,这些蓝色的光芒却严格遵循着自然界24小时一天的运行规律,交替变亮或者变暗。
这个溶洞是在1887年被发现的,当时新西兰岛的北边住着一群毛利人,而彼时的英国探险家费雷德听说在一条河流的尽头有一个溶洞,则生出好奇心来。
于是费雷德请求当地的酋长带他进去看看,想知道溶洞中有没有什么神秘的玩意儿。
酋长自己也没有进入过洞穴深处,看着费雷德是诚心诚意地请求,便找来一条小船,点燃两根蜡烛,带着弗雷德进入了洞穴。
新西兰溶洞众多,这个溶洞看上去也是一个由石灰岩组成的洞穴,洞口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然而随着小船逐渐深入洞穴深处,两人都震惊地睁大了眼睛。
眼前的溶洞已经与刚刚进来的那一段截然不同,洞顶的岩石表面上覆盖着成千上万点闪闪的蓝光,蓝光又倒映在流水潺潺的河面上,与洞顶的蓝色光芒交相辉映,似乎与外面的天地已经不是一个世界了。
除此之外,洞顶的岩石上还垂着大片不规则的“珠帘”,一颗颗水珠晶莹剔透地“凝结”在一起,仿佛是天上的仙女织的窗帘,微风拂过,这些剔透分明的珠帘还会摇一摇,灵动极了。
弗雷德只是一名探险家,对生物学一无所知,所以在发现蓝色星光不仅会闪烁、还会移动之后,一度认为这个洞穴是某种萤火虫的聚集地。
而之所以这里的萤火虫发出的光芒是蓝色而不是黄色,弗雷德推测是因为它们在洞穴中生活的缘故。
这么漂亮的洞穴怎么能一个人欣赏,出洞后的弗雷德就立刻放出了消息,于是一大批生物学家跑到新西兰的“星光溶洞”勘察,希望能解开溶洞发光的秘密。
一些生物学家进洞后取下了一些洞顶发光的小虫子,让他们惊讶的是,这些会发光的小虫子并非所谓的“萤火虫”,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即蕈蚊幼虫,和人们熟知的蚊子属于一个大类。
当然不同的是,这些双翅目昆虫以洞中的其他飞虫为食,并不会像蚊子一样咬人。
这种小虫子和萤火虫一样,身体里有荧光元素,也有可以催化它的荧光酶,荧光素在空气的作用下可以分解并产生冷光。
但由于这种虫子拥有的荧光素和普通的黄色光萤火虫有所不同,所以它发出的光芒颜色也与人们常见到的萤火虫大相径庭。
这种幽静的蓝色,看上去似乎更加神秘,比起萤火虫耀眼的黄色光芒,这种昆虫似乎更适合栖息于深邃的洞穴深处。
因为这种虫子发光的属性和萤火虫相似,所以当地的人们称这种虫子为“蓝光萤火虫”。
让人吃惊的是,蓝光萤火虫发光并不是像普通萤火虫那样是为了吸引异性前来交配,而是为了吃饱肚子。
当洞穴里面的昆虫被蓝光萤火虫吸引,想上去一探究竟的时候,蓝光萤火虫饱餐的机会就来了。
但这种发光的虫子毕竟是蓝光萤火虫的幼体,所以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抓到前来探路的虫子,于是这些幼虫又想出了一个“妙计”,编织“珠帘”捕获这些昆虫。
编织“珠帘”之前,蓝光萤火虫幼虫会先吐出一根细细的长丝,将它的一端黏连在洞顶上,然后再分泌出“口水”,一滴一滴地沾挂在细丝上。
这样一来只要有昆虫飞过“珠帘”就会被黏住动弹不得,感受到震动的蓝光萤火虫就会开开心心地过来“收网”,将细线一截截收回来,捉住这只倒霉的虫子做晚餐。
据说一只3厘米长的蓝光萤火虫一般会挂上30来条这样的“珠帘”来捕猎,而一条“珠帘”在捕食3次昆虫之后才会更换。
那么这些珠帘究竟是什么物质,何以让蓝光萤火虫吃饱肚子呢?
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一众生物学家采集了一些挂着珠子的细线拿回去打算做研究,谁知道这细线和珠子十分脆弱,只要一出洞口很快就蒸发消失,就连细线也会失去本身的黏性。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脆弱的星光溶洞·】—»
为了能揭开这些细线出洞就失去魔力的原因,维也纳大学组成了一个研究团队,扛着400斤重的专业仪器干脆在星光溶洞住了3个月,总算解开了“魔力消失”的秘密。
这些细线上的珠子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基本就是由蛋白质和盐还有一些蓝光萤火虫幼虫体内的废料组成,但神奇的是,这些珠子在被蓝光萤火虫吐出来之后,会在细线上形成一种特殊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快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然后像海绵一样慢慢增大体积,变成一颗颗具有黏性的珠子,当空气湿度低于80%的时候,珠子里面含有的99%的水分就会蒸发,所以在洞外才会迅速消失不见。
洞内由于存在暗河,空气湿度非常高,所以蓝光萤火虫才得以在这方净土生存。
这样美丽的溶洞本应该好好保护才是,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洞中的星光却一度消失过好几年,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摇摇欲坠”的童话世界·】—»
蓝色的星光溶洞被人们发现后,很多游客前来一睹芳容,然而星光溶洞的入口比较狭小只能划船进入,承载不了众多的游客参观,于是旅游公司就在地面上给溶洞上方又开了一个洞口,方便人们可以自己走进去。
这样一来人是方便了,但洞中的蓝光萤火虫却一度面临灭顶之灾,因为新开的洞口增加了空气流动的速度,这使得洞中空气的湿度大大下降,于是蓝光萤火虫的“珠帘”也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失去了相当的黏性,抓不到昆虫吃的蓝光萤火虫大量饿死。
后来人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关闭了上方人工开凿的洞口,这才使得蓝光萤火虫的族群数量得以恢复,“星光溶洞”重现往日神采。
后来,人们将这个梦幻的星光溶洞取名为怀托摩萤火虫洞,这个地方也被誉为世界上的“第九大奇迹”。
现在参观怀托摩萤火虫洞可不算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比如在溶洞内不可以大声说话,更不能随意拍照。
这是因为这些蓝光萤火虫本身十分胆小,一旦受到惊吓就很容易一命呜呼,而且这些虫子对不明光源也极其敏感,所以进洞参观的游客必须遵守相关规定。
蓝色的星光溶洞确实美丽,但对于蓝光萤火虫来说,这种美丽也只能永存于它们的幼年时期,因为蓝光萤火虫成年之后只有3天的短暂寿命,而这三天的寿命只留给一件事---那就是繁殖。
成年后的蓝光萤火虫会失去嘴巴,这意味着它们将无法进食,而蓝光萤火虫在产卵之后会将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子孙后代,以保证族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