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曾鸣
“从0到1”的原始创新,需要久久为功的沉淀。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一路要有耐心资本“陪伴”。
2016年,河南某科技公司成立,主营业务超轻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该公司研制的超轻合金材料是对卫星、火箭、飞机等装备减重的关键材料。
该公司创始人是一名深耕行业多年的“老兵”,同时也是具有扎实理论学科背景的博士。他坚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从研究到实验成果落地,引领团队攻克了多个难题。
“科学家负责‘上天’,企业负责‘落地’。”该公司创始人说。他的团队中,既有深耕技术的科研骨干,也有精通工程的技术专家。“由于研发占用大量资金,科研成果转化到市场收益又相对滞后,轻资产、重研发、营收达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要求,公司资金链面临较大挑战。”
针对其具体情况,中原科技担保携手合作银行通过专精特新贷批量业务,连续三年为其提供了累计担保金额4000万元。同时,为了充分发挥科研创业团队科技创新优势,解除科研创业团队思想包袱,同合作银行采取无信用保证、无反担保措施方式支持企业发展。
资金的及时到位,让该公司的一系列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走向“生产线”。目前,该公司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负责人入选“中原英才计划-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今年5月,我省印发《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创业担保贷款逐步降低或免除反担保要求。针对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引导支持金融机构提供担保增信、额度增高、门槛降低的创新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
“科研人员创业拥有技术创新优势,但也面临产业化生产能力的欠缺,尤其需要融资方面的帮助。”中原科技担保负责人说,要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当好“耐心资本”,不断提升科技担保服务质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青藏高原冻土磷循环研究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