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如何实现虚实融合”“智能制造要如何打破人机不协同的困境”……11月13日,距离全国总工会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闭幕不到4个小时,一场由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裁判长、技术指导和获胜选手领衔的“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便在距离大赛举办地不到10公里的企业车间开启。
“机器人视觉引导拧螺丝时,若软件输出错误数据,如何构建防呆体系避免撞机?”在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车间,技术工人向大赛选手率先提问,直指锂电池检测生产中的核心痛点。
作为锂电池检测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星云电子的技术工人们正聚焦储能变流器研发、电池健康AI大模型建设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对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优化需求尤为迫切。
针对企业职工提出的机器人检测轨迹抖动、涂胶拐角堆胶、视觉引导防呆3大技术难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的福建省技术指导林俊杰率先提出了他和选手们共同设计的“会诊药方”:建议将机器人轨迹Fine点改为Zone点、开启路径前瞻功能优化运动姿态,通过设置坐标阈值与软限位构建多重防呆体系,采用“平滑轨迹+速度协同控制”解决堆胶问题。
与此同时,在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一场围绕企业发展核心需求的“头脑风暴”也在“数智匠心”的激荡中展开。
作为福建高端汽车制造的标杆企业,福建奔驰智能生产线覆盖率超47%,数智人才培养成了企业发展必须优先破解的难题。
在全总、省总、市总三级工会的牵线下,刚刚在大赛中取得佳绩的河北、湖南两省8名骨干工匠组成了劳模工匠服务队,走进车间开展“点对点”指导,聚焦企业提出的“人才梯队建设”“劳模工作室效能提升”“老带新模式优化”3大核心需求精准支招。
“人才培养不仅要靠师傅领头带新,也要给年轻人一些自由发挥空间与成长促进要素。”交流会上,来自“秦海斌铸钢轧辊创新工作室”的技术指导张子娟分享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经”。在她看来,提升内驱力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
据悉,为推动大赛成果转化,发挥大赛的“溢出效应”,福建省总工会与福州市总工会向大赛技术能手发出了“走出赛场、走进车间”的诚挚邀约,期待通过发挥“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的平台效应,让“数字冠军”的实战经验在跨区域交流中得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应用。
“以‘匠心所能’助力‘数智所向’!”福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完善“以赛选才、以才助企、以企兴产”的匠心循环。
(本报福州11月13日电)
记者 李润钊 通讯员 蓝秀楠 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