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通讯员 朱晓艳
说到长江流域美食,你会首先想到什么?
数日前,“跨越江海,共享美好——长江文化国际传播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与会专家在发言中,多次提及了鄂州的武昌鱼、钟祥的蟠龙菜、武汉的热干面等各种荆楚美食,还有川菜、湘菜、徽菜等长江流域的美食。专家们笑言:“今天的研讨会真是色香味俱全,可谓‘津津有味’,更有‘楚楚诱人’!”
据了解,2025年从农历腊八开始至元宵节,13部中英双语短片将长江沿线13个省份的团年饭做了充分展示,非遗、民俗、乡愁、团圆……美食中饱含了美好的情感,更让以羌藏文化、巴蜀文化、滇黔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赣皖文化、吴越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化强势出圈,获得世界各地网友的大力点赞。
“我平时清蒸武昌鱼用了8分钟,看了这个宣传片才知道,只要7分钟就可以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傅才武在研讨会上笑着谈及自己的心得。他还建议,构建荆楚文化标识可用“武汉头雁+人文地理翼+科技文化翼”三层架构的雁阵模型,增强湖北旅游的全球吸引力。
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姜可雨指出,长江文明在奔向大海的过程中,不同饮食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为世界大餐桌上的共食者们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为长江文明跨边界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现实基础。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所助理研究员张骏杰提出,要讲好长江菜肴故事。“美食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长江饮食文化能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湖北楚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姚伟钧还建议未来长江美食可以“申遗”。他认为,长江流域是中国名馔的摇篮,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资源,“长江流域的川菜、苏菜、湘菜、楚菜、浙菜、徽菜、沪菜等菜系在中国都是很有影响的,在烹饪方法上各有所长,各美其美。”
姚伟钧教授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即将出席3月2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世界美食大会”,“我将把咱们的长江美食‘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