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周光洁 通讯员 赵军)近日,“荆楚政法基层行”第三期主题采访宣传活动走进黄冈市蕲春县,采访团深入蕲春县综治中心、“老邓调解工作室”等地,实地探访了当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站式多元化解体系。通过生动的实践案例和翔实的数据,蕲春县向外界展示了如何强化阵地建设,“十支力量”协作,将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蕲春县综治中心。资料图片
强化政治建设:“三个聚焦”推动责任落实
蕲春县始终将政治建设作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核心,通过“三个聚焦”将“思想重视”转化为“亲力亲为”。县委书记、县长牵头研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定流程图、召开专题调度会,为基层提供“操作手册”。
“例如,某村因土地权属纠纷引发群体性矛盾,县委政法委直接对接当事人,通过释法析理和多方协调,最终促成和解。”据县委政法委工作人员介绍,针对疑难纠纷,县委政法委每周会商研判,落实“一周一调度、一周一跟进”,聚焦突发事件应对,靠前指挥“三线发力”。
强化阵地建设:“五级平台”实现一站解纷
蕲春县以阵地建设为基础,构建县、镇、村、片区、品牌调解室五级平台,推动矛盾化解“就地解决”。在蕲春县综治中心,12家县直单位与9家专业调解委员会协同办公,集成“雪亮工程”“阳光信访”等十大系统,自2022年投用以来,该中心累计接待群众1.7万余人次,办结率达98.6%,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
此外,镇级综治中心按“七室一厅”标准建设,395个村级综治中心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全年化解婚姻、邻里等万余件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
三级综治中心每日排查、研判矛盾,法院、民政等部门联动倒查重复警情、高危婚姻纠纷等,实现精准干预。
采访团在“老邓调解室”。陶辉 摄
为防控矛盾外溢,蕲春县在镇村之间增设38个片区联调中心,由派出所、司法所等联合调处纠纷。同时,培育8个“品牌调解室”。2024年,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推进品牌调解室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蕲春县大力宣传推广“老邓调解工作室”工作经验,出台“百家调解室”建设工作指引,精心选聘调解员,在人员密集和矛盾突出的地方培育建设个人调解室,打造了“老邓调解室”“老张调解室”“老王调解室”等8个品牌调解室。
强化队伍建设:“十支力量”协同作战
蕲春县整合多方力量,形成治安巡逻队、网格员、调解员等“十支队伍”,变“单打独斗”为“合成作战”。82名镇级专职巡逻队员全年协助抓获窃贼及寻回走失人员十余人;村级应急处突队伍3分钟内响应突发事件,2024年快速处置火情、交通事故等30余起。
489名网格员如同“移动探头”,全年采集百万条人口房屋信息,排查纠纷四万多件;103名专职调解员年均化解矛盾三千余件,村级调解员依托“五老乡贤”资源,全年调解纠纷1万余件。30人以上的乡镇平安志愿者队伍协助排查隐患2万余条;社会心理服务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200余场,干预潜在风险人群150人次。
采访团在蕲春县综治中心。陶辉 摄
强化机制建设:“四大机制”筑牢预防屏障
蕲春县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推动矛盾纠纷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县综治中心、信访、网信等部门每日研判舆情、警情。
重大项目开工前均开展风险评估,先后备案重大项目建设稳定风险评估报告41个,有效地维护了项目建设期间社会稳定。
通过以上解纷工作法,蕲春县刑事发案和信访总量连续三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位居全省前列。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治理”,蕲春经验为基层矛盾化解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如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在蕲春焕发新活力。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无数细微处的创新与坚守,垒起了平安建设的坚实基座。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件“烦心事”的化解,都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深刻诠释,更是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