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实习生谢芷珊)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峰幼儿园的“果之韵”园区,几棵挂满紫黑果实的桑树引发了大三班孩子们的惊叹。面对散落在地的桑葚,小朋友齐齐的疑问“这是什么呀?”点燃了全班的好奇心。一场名为“桑葚熟了”的项目式学习由此展开,孩子们用五个月时间完成从观察、采摘到加工、分享的完整探索,而记录这场探索的AI动画视频,更让教育细节绽放出别样光彩。
“活教材”激发幼儿自主探索
当孩子们指着枝头桑葚发出“能吃吗”的疑问时,老师李甜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桑葚作为上课的“教材”,巧妙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
“桑葚树太高怎么摘?”“用什么工具装桑葚?”“怎么清洗才干净?”这些源于生活的问题,驱动着孩子们展开自主探究。而老师则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孩子们的自主性:从制作《桑葚知多少》调查表,到通过集体讨论设计采摘方案;从主动提出“下方需有同伴扶稳梯子”的安全措施,到设计标签制作桑葚奶昔、与家长分享劳动成果,孩子们完成了“提问-探究-解决-分享”的学习闭环。
李甜感慨道:“孩子们将生活经验转化为理性分析的能力令人惊喜。”
“活课堂”融通五育全面发展
活动中,老师们将课堂“搬进”自然,让“五育”在桑树下得到生动践行。
通过学习、观察辨别成熟果实;合作采摘桑葚培养团队意识;将紫红果实变为富有童趣的标签……“活课堂”成为“五育并举”的舞台。园长李艳妮表示,这正体现了设置“五韵四小园”的初衷:将自然教育与生活教育融合,形成“观察-体验-创造”的学习链。
同时,孩子们也在自然探索中实现全面成长。睿睿兴奋地分享自己设计的奶昔标签:“上面有紫色桑葚和太阳!”当他将成果捧给母亲时,一句“这是我爬梯子摘的”充满了成就感。从制定采摘计划到探索桑葚的中药价值,从识别安全风险到学会分享,这个以自然为载体的课堂,拓展了孩子们的成长空间。
为何选择AI制作活动视频?李甜表示,传统拍摄易错过关键教育瞬间,而AI能结构化呈现“问题提出-方案验证-成果展示”的探究链条,让成长痕迹清晰可辨。
“活纽带”凝聚家园育苗合力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支持。在活动中,家长们也发挥出独特作用。李甜回忆:当家长受邀入园品尝时,孩子化身小讲解员,自豪地介绍“五韵四小园”的种植故事,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自信心显著提升。融洽的亲子互动,让孩子们更深切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快乐。
同时,薛峰幼儿园通过制度创新强化家园合力。通过成立“家长资源团”邀请从业家长参与课程设计,设计《家庭自然探索手册》,让项目成果惠及家庭教育。稳固、高效的家园协作机制,正是滋养“幼苗”的沃土。
薛峰幼儿园大三班对桑葚的探索之旅暂告段落,但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获得的批判性思维,在劳动协作中萌生的责任感,正如同那颗颗紫黑的果实,已在成长土壤中扎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