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程曼诗
7000人挤爆政府食堂!五一的重庆荣昌,用1200斤米饭、1500斤猪肉,端出了服务型政府的满分答卷。灶台前连炒14小时的厨师、路边临时搭起的餐桌,这场“舌尖上的接待”,让游客看到了一座城的滚烫诚意。
图片来源:荣昌微发布
政府食堂开放,看似是一顿饭的小事,实则是服务理念的大革新。从报销“卤鹅哥”路费到喊话“交警不贴单、城管不赶摊”,从荣昌当地主要领导出镜合唱欢迎八方游客到把机关食堂变成美食窗口,荣昌用实际行动证明:流量不是意外,而是对细节的极致把控换来的必然;流量不是空的,而是可以转化为线下增量的。当政府主动打破围墙,用3元起步的小碗菜、20多道地道风味,把“荣昌味道”送到游客嘴边,省下的不仅是时间和金钱,更是对“官方带货”品质的绝对信任。
这场火爆背后,藏着市场最朴素的选择逻辑——哪里把游客当家人,哪里就会被用脚投票。在流量如潮水的旅游旺季,有人忙着割韭菜,有人却在搭灶台;有人用套路收割热度,有人用真诚接住信任。当机关大院飘出烟火气,当公务员变身“服务员”,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是舌尖上的满足,更是被尊重、被重视的归属感。
一顿饭,承载的是对服务型政府的期待,更是对优质营商环境的认可。从灶台到民心,荣昌的这波操作,给各地上了生动一课:好口碑从来不是偶然,而是把小事做到极致的必然。当政府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烟火气里自然能长出信任,为荣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