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于江 孔韬
5月5日,还是假期,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的一支巡视队伍来到500千伏军山运维站。小队只有三人,阵容却很强大,带电作业一班班长李明、二班班长胡洪炜是两位劳模,陈颢元2023年才考进公司从事带电作业,他是一名博士。博士来干带电作业,在输电检修中心还是第一次。
“博士来作检修工人的活,大材小用了吧!”他刚来时,曾有各种议论。而陈颢元在一年内连续拿到登高证和带电作业证,创下近年来最快纪录,看起来是真有决心。
“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应用到一线。”面对同事的议论,陈颢元用行动来回应,主动找到带电作业一班班长李明拜师。“学了十多年的结构工程和钢结构,这些知识在别处几年不用就荒废了,用在铁塔上,一点不浪费。”
带电作业对体力要求高,当时陈博士体重190斤,第一次上塔干活,陈颢元发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高空做事和在地面上完全不同,讲究力量与技巧并重。几十斤的工器具,师傅们在塔上操作起来轻轻松松,自己却很吃力。”下来之后,陈颢元打定主意减肥健身。三个月里,他把三餐减为两餐,晚上坚持慢跑,做引体向上,成功瘦身30斤。今年,他计划继续健身,争取减到120斤。
长期相处下来,同事们发现陈颢元不是个“书呆子”,很善于从现场的痛点发现科研创新的方向。面对带电作业体力和技巧门槛高,陈颢元和团队用新型合金材料给工具减重,研制配上机械外骨骼,在一次次爬塔作业中,一个个“金点子”逐步开花结果。“抓准了现场需要什么,这样我们的创新才能够走得远,也才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