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梁传松
“我的血液能救别人的性命,我感觉到很自豪!”5月6日,在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太子镇红太阳幼儿园内,53岁的徐新元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开心地说。这位坚持献血17年、累计献血量达24400毫升的硬汉,在10多天前完成了第97次献血,成了其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生命接力”。成年人身体血液总量大约在4000至5000多毫升,徐新元献出的血相当于抽干了自己身体5次的血液总量,达到自己体重的一半。
为检查身体,他走上了献血车
“第一次献血,只想检查一下身体,没想太多。”徐新元回忆起他第一次献血的经历时坦诚地说,那个时候他才30多岁,正值壮年。当时他和几名工友在太子镇街头散步时,看到一辆献血车停在路边,当时听工友介绍,献血前必须要检查身体和血液,只有身体健康的人,血液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献血。
徐新元和他的90多本献血证
听到工友的介绍,徐新元心动了,他想着如果能把自己的身体检查一遍,只要身体健康献点血算什么。就这样,鬼使神差地他走向了停在路边的献血车,经过一番检查后,献血车上的护士抽取了徐新元200毫升的血液。
“抽走了那么多的血,这得要多少营养才能补回来!”回到家中,听到丈夫献血的消息后,徐新元的妻子黄年就开始抱怨起来,认为丈夫献血的行为太冲动了。心疼丈夫的黄年当天给徐新元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并告诫丈夫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切不可冲动。
“我是做木工的,所以一直在外面打工。”徐新元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原来是一名木匠,长期在深圳某家具厂打工。第一次献完血后,徐新元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担心自己的身体会有什么“毛病”。几天后,他便收到了黄石血站的一条短信:“您捐献的血液经过黄石血站复检为合格,感谢您的无私捐助……”看到短信的内容,徐新元感到无比的自豪。
徐新元在献血
患者求助,他主动联系捐献
“第一次献血后,身体一点感觉都没有,后来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合理的献血,对身体并没有影响。”徐新元说,随后他便又去了深圳打工。时隔3年后,直到2011年6月17日,他再次回到黄石老家探亲时,又看到了街头上的献血车,这一次他没有犹豫就走上了献血车,并对护士表示自己要捐献300毫升的血液。
2012年,徐新元回到了黄石,用自己多年来打工的积蓄,在老家太子镇投资了一所幼儿园。这一年,徐新元捐献了3次血;在随后的2013年,他又捐献了7次;2014年,徐新元再次献血9次……
2016年,大冶一名患地中海贫血的男童需要每周输血保命,由于用血需求大,出现“断血”现象,为了保住孩子的性命,这名患儿的家长向当地媒体求助。得知消息后,徐新元立即联系这名小孩的家长,表示自己愿意为其捐献血液。
当年7月9日,患病的男童高烧39℃,血小板急剧减少。得知情况后,徐新元在7月11日一大早就从老家搭乘班车赶到黄石市中心医院,准备捐献自己的血液给相当血型的这名男童,但由于其在不久前已经捐献过300毫升的血液,身体还没恢复,血站工作人员建议其待身体康复后再捐。得知这名患儿家庭困难,当天未捐献成血的徐新元拿出1000元交给孩子医疗费。
徐新元在幼儿园和孩子们互动
事后,徐新元多次为这名男童献血,直到其康复。家长为感谢徐新元的无偿捐赠,每年过年时,总会带着孩子、背着家中的土特产到徐新元家中拜年。
献血级别已达到爱心王者
刚开始的两年时间,徐新元每次献血回家时,妻子黄年总会责备他,认为献血会伤害丈夫身体。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黄年发现丈夫身体并无异样,在血站工作人员的科普下,黄年也了解到捐献血液对身体并无影响。
在丈夫的带动下,2023年6月和2024年4月30日,黄年两次走向献血车,共捐献了600毫升血液。
“最多的一年献血11次,共2900毫升。”徐新元拿出自己的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说,目前他平均每隔一个月就会献血一次,其中2023年他捐献了11次。极目新闻记者在徐新元的电子无偿献血证上看到,17年来,徐新元共献血97次,捐献出的血液总量达到24400毫升。对于体重只有60公斤的徐新元来说,这些年他捐献的血液相当于其体重的一半,抽干了自己身体5次的血液总量。
2018年,徐新元加入了“红色行动”的一个献血群内,极目新闻记者发现,该群共有101人,全是黄石地区的献血人群。
徐新元的电子献血证上显示,其已达到了“爱心王者”级别
“他们就像是一个移动的‘血库’,只要我们血站的血液告急,一个电话就会赶过来献血。”黄石中心血站采血护士张某介绍,根据临床用血的需求,黄石中心血站会不定期在群内发布用血的需求,“红色行动”的献血者会根据自己的献血时间,主动联系血站工作人员献血。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徐新元荣获2016至2017年度献血金奖,2020年至2021年度献血银奖,2022年至2023年度献血金奖。在徐新元的电子无偿献血证上显示,其献血量已达到了“爱心王者”级别。
一次次挽起衣袖,让殷红的热血缓缓流淌,累积起近百次献血的惊人记录。那看似平凡的举动背后,是徐新元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一颗颗滚烫而又无私的心,他用热血诠释着人间大爱,以凡人之躯,铸就起生命的希望桥梁。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波澜壮阔,却有着细水长流般的温暖与力量。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