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徐云
端午时节,气温攀升、雨水频繁,人体易受湿邪侵袭,出现困倦乏力、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不适症状,甚至诱发湿疹、腹泻等疾病。绿豆糕、咸鸭蛋、五毒饼等端午传统美食,暗含中医“药食同源”的智慧,恰是古人智慧凝结的“祛湿良方”。5月28日,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聂璐副主任医师解析端午传统美食中的祛湿养生密码,并推荐应季祛湿食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莉
通讯员 曾潇潇 实习生 丁耀
时令饮食的健康秘诀
聂璐介绍,在湿热的端午时节,合理搭配饮食,不仅能享受节日美味,还能帮助身体顺应自然,排出湿气,保持健康。
粽子以糯米为主料,糯米能补中益气、健脾暖胃,但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可搭配山楂麦芽茶促进消化。鸭蛋滋阴清肺、利水消肿,腌制后蛋黄中的卵磷脂含量提升,可乳化胆固醇,辅助痰湿代谢,建议搭配薏米粥或冬瓜汤,增强祛湿效果,但高血压患者需控制摄入量,避免过咸。
绿豆糕、五毒饼则从不同维度诠释祛湿智慧。夏季湿气重,容易上火,绿豆能帮助清除体内湿热,促进水分代谢。现代营养学也证实,绿豆富含钾、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缓解水肿。绿豆糕宜搭配绿茶或陈皮茶,既能解腻,又能增强祛湿效果。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可搭配姜茶以中和寒性。
“五毒饼”并非真的含有毒物,而是用苍术、白芷、艾叶等中药材制作的点心。古人认为端午是“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活跃之时,食用五毒饼可“以毒攻毒”,实则这些药材具有芳香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例如,苍术能燥湿健脾,白芷可祛风除湿,艾叶则能温经散寒。五毒饼适合作为早餐或下午茶,搭配玫瑰花茶或藿香正气水(稀释饮用),可增强祛湿效果。
搭配不当,反会伤身
聂璐提醒,端午传统美食虽有祛湿之效,但若盲目食用或搭配不当,反会伤身,甚至“越祛越湿”。
绿豆糕性寒,若长期当主食或空腹食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虚寒泄泻,且其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限量。咸鸭蛋含钠量高,搭配啤酒等含酒精饮品,会加剧体内水钠潴留,诱发血压骤升与尿酸升高,肾病患者更因蛋白质含量较高需谨慎食用。五毒饼中的辛温药材易挥发,长期存放会导致药效流失,且霉变风险增加,建议密封冷藏并3日内食毕。
特殊人群尤需注意:孕妇吃五毒饼,建议选茯苓、玫瑰花馅的改良版。婴幼儿肾脏发育不完善,咸蛋黄的高钠可能损伤肾功能,2岁前应避免食用。此外,湿热体质者若大量摄入糯米粽子,可能加重黏滞之性,需搭配陈皮、荷叶等理气祛湿食材平衡。
食谱+茶饮+运动协同调理
除了传统美食,端午时节还可以搭配一些应季祛湿食谱、茶饮,加一些运动建议,借自然之力调和体内阴阳,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气候。
健脾利湿食谱
薏米赤小豆粥: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粳米50克,提前浸泡后同煮至软烂。薏米健脾利湿,赤小豆利尿消肿,适合湿气重、易水肿的人群。冬瓜老鸭汤:老鸭半只焯水后,与茯苓15克、生姜3片炖1小时,加冬瓜500克再煮20分钟。鸭肉滋阴利水,冬瓜清热祛湿,茯苓健脾渗湿,适合夏季滋补。
理气祛湿茶饮
陈皮茯苓玫瑰茶:陈皮5克、茯苓5克、玫瑰花3克,沸水焖泡10分钟。陈皮理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玫瑰花疏肝解郁,缓解久坐导致的气滞湿阻。藿香佩兰茶:藿香5克、佩兰5克、薄荷叶3克,热水冲泡代茶饮。藿香挥发油促进胃肠蠕动,佩兰化湿和中,薄荷提神醒脑,改善空调房内食欲不振。
轻量运动建议
靠墙站训练:背靠墙站立,脚跟离墙10厘米,臀部、肩胛骨、后脑勺贴墙,收紧腹部,每日1次,每次5~10分钟,可刺激膀胱经促进微汗排出,提升基础代谢率。
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自然站立,双手从腰后向前、向上摩运至胸前,翻掌托抱;身体前俯,双手摩运至脚背,沿腿后侧引气回腰,每日清晨练习5—10遍,动作缓慢柔和,以腰背部微微发热为宜,可补肾固腰,促进腰部气血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