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解码新时代的干群连心桥
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地区首创“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以此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树立了典范。历经30余年发展,“四下基层”已从闽东推广至全国,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群联系、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2025年,湖北省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将其融入干部素质提升的各项要求中,为支点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从政策宣讲到民心工程,确保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新时代新形势新背景下,政策宣讲工作要更加注重精准化识别需求、场景化设置载体、差异化供给内容,从“会议室宣讲”转向“田间课堂”,从“文件传达”转为“互动解答”,有效打通政策宣讲的“最后一公里”,使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实惠。
从表象调研到深度把脉,构建基层治理的“全息影像”。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真正走进群众家门、坐上百姓炕头,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发现最迫切的问题、找到最管用的办法。“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调查研究工作不能再满足于精心准备的“样板间”,而是要追求更全面、更深入的“全息影像”;不能再停留于走马观花的“观光式”调研,而是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沉浸式”调研。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连接党心民意的桥梁纽带,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升治理效能。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建立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广大干部要以“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从被动应对群众问题转为主动服务群众需求,通过让干部多奔波、群众少跑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进一步减轻了群众负担,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庄严承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文山会海到一线攻坚,打造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擂台”。在“干部素质提升年”的背景下,现场办公制度的深化实施推动了“干部围绕群众转、机关围绕基层转”的新格局。通过建立“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在一线推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形成了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这种工作模式的转变既锤炼了干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也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效率,进一步彰显了湖北干部在新时代的担当与作为。
(湖北日报通讯员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