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柳作林 葛万鹏 陈佳英 栗欣然 李晶)“廉洁奉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向基层延伸、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5月30日,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热点面对面”专家组胡孝红、黎见春、柳作林、陈金明等教授,带领红梦宣讲团赴屈原故里——秭归“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建设基地、湖北省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在屈原故里话传承:让屈原的清廉品质引领新时代廉政建设”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调研倾听民意 宣讲凝聚共识
理论宣讲解码文化基因,屈原故里赓续廉洁星火。在滨湖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广场,三峡大学红梦宣讲团团长陈佳英以《楚辞》中“朕幼清以廉洁兮”的历史典故为切入点,通过《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名句,《橘颂》“秉德无私”等,生动鲜活地讲述了屈原廉洁奉公、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与爱国情怀,诠释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当代廉政实践中的传承脉络,赢得了现场居民代表们的阵阵掌声。
座谈研讨碰撞思想火花,聚焦民意共谋治理良策。
在滨湖社区,专家组与茅坪镇及滨湖社区代表们围坐一堂。胡孝红教授率先发言道:“基层廉政建设需‘塑形’更需‘铸魂’。屈原‘彰明法度、德政惠民’的治理智慧,正是我们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宝贵文化资源。”社区党员干部就社区民情和日常工作与专家组展开了热烈讨论。黎见春教授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柳作林教授从“对接群众需求、活化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理念”等维度提出了思考方向。陈金明教授要求:研究生应深入基层,结合地域特色和实际问题开展调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近两个小时的深入交流,最终凝聚成“以文化人涵养正气、以廉润心筑牢防线、以实践创新提升治理效能”的共识,为后续深化校地合作、精准推进基层廉政建设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指引和实践路径。
千年祠宇叩问初心 清廉思想启迪当下
沉浸课堂叩问初心使命,祠宇清风涵养廉洁品格。庄严肃穆的屈原祠内,青砖灰瓦见证着千年的精神传承。胡孝红教授以《屈原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为题,为师生、基层党员干部带来了一堂沉浸式廉政教育党课。胡教授从屈原“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中的“廉洁”词源讲起,多维度解读屈原的廉政思想。在阐释“彰明法度,德政惠民”的治理智慧时,他结合当代法治建设实践和三峡工程等重大国家项目的成功经验,深刻剖析了屈原法治主张、心系百姓的思想,这与我们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基层治理必须依法而行,切实保障群众权益。”对于“修身励志,廉洁清明”的人格修养和“刚正不阿,敢于斗争”的担当精神,胡教授援引古今廉洁楷模事迹,教育引导当代青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千年祠宇的文化场域中,叩问初心,强化责任使命担当。
通过此次的廉政文化基层行系列活动,从理论宣讲到实践研讨,从文化溯源到沉浸教育,将屈原文化(清廉)、社情民意调研、基层治理,从“说教式”、“沉浸式”到“参与式”于一体,这不仅是一次探寻屈原精神根源的“文化寻根”,更是一堂锤炼党性修养、赋能基层治理的“廉政铸魂”。未来,三峡大学专家组将持续深化与秭归“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建设基地、湖北省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校地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智库优势,深入挖掘屈原廉洁文化的时代价值,全力协助秭归打造成廉政文化传承创新的“活教材”和实践基地,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深厚的文化动能,让蕴含屈原精神内核的“清廉之花”在峡江之畔常开常新,引领新时代廉政建设行稳致远。
上一篇:石首消防进企送“防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