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功能齐全……文化地标上新,人文气息满溢。
6月12日,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的江夏区图书馆新馆和江夏区文化馆新馆焕新开馆,以智能化设施与多元化服务开启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新篇章。此前,5月18日,江夏博物馆新馆也正式亮相,三个新馆相距百米以内,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受到当地市民的热捧。
柔和的阳光铺洒靠窗长桌,窗外是满眼随风摇曳的绿意,窗内是一排排摆满书籍的书架,这就是极目新闻记者在江夏区图书馆新馆看到的别样风景。
江夏区图书馆负责人徐淼介绍,江夏区图书馆自1979年创建以来,历经多次升级,此次新馆的启用更是实现全面跃升。
江夏区图书馆
“新馆面积11709平方米,较旧馆空间大幅拓展。馆内总藏书量达45.5万册,其中普通藏书39.5万册,涵盖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领域,充分满足各年龄段读者阅读需求。”徐淼告诉记者,馆内功能区域划分细致且明确。充满童趣的少儿借阅区与儿童绘本馆,为孩子们打造充满趣味的知识乐园。成人借阅区与成人自修室藏书丰富,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前沿学术著作皆有涵盖,为成人读者提供广阔的阅读视野与静谧的自修空间;报刊综合借阅区陈列着各类报纸杂志,方便读者随时了解时事新闻与行业动态;电子阅览室配备先进的电脑设备,全馆无线网络覆盖,读者可在此畅享数字化阅读资源。
读者查阅图书
在硬件与服务方面,新馆引入自助办卡、借还设备、数字图书查阅机,大幅提升借阅效率。“以前借还书需要工作人员来操作,现在用自助机10秒就搞定了。”82岁的退休教师胡鸿皋对智能设备赞不绝口。
毗邻图书馆的江夏区文化馆也于12日以崭新面貌正式亮相。走进文化馆,排练厅、展览厅、培训室等一应俱全,为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文化培训课程等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场地。
非遗展厅
江夏区文化馆馆长徐竞翔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场馆的设计巧妙融入江夏文化基因,超大展厅、多功能厅、沉浸式非遗展厅,共同打造出“一步一景”的文艺探索之旅,让市民在参观游览中感受江夏文化的独特魅力。江夏区文化馆秉持着文化惠民的宗旨,实行免费开放政策,涵盖书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文艺门类。据了解,文化馆全年将精心策划百余场公益活动,一站式满足全龄段市民的文化需求。
非遗展厅
“草把龙、凤凰灯等非遗实物让人眼前一亮,现场还体验了木刻、糖画等非遗制作过程,很新鲜也很有趣。”来自武汉纺织大学的大学生在参观非遗展厅后告诉记者。
一眼望千年,一馆览万象。5月18日,江夏博物馆新馆率先亮相,这座承载着江夏千年文脉的文化新地标,斜对面就是江夏区文化馆新馆和江夏区图书馆新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江夏区博物馆大厅
江夏区博物馆负责人程超介绍,馆内珍藏着1853件文物瑰宝,从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到唐宋元明清的瓷器书画,每一件都镌刻着江夏的历史密码。
其中,周代编钟、东吴青瓷坞堡、元代豆青釉狮钮盖罐等3件一级文物、25件二级文物、498件三级文物,更是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璀璨过往。此次精选三百余件文物集中展陈,将江夏的历史脉络清晰呈现。
馆内藏品
相较于旧馆,新馆实现了全方位升级。“湖泗风华”“江夏古郡”“百年追梦”等主题展厅,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影像与文字交织,配合触摸屏、全息投影等互动多媒体设备,让参观者仿若穿梭时空,沉浸式感受江夏从远古到近现代的沧桑巨变。新馆的开放,不仅是江夏历史文化的全景式呈现,更是推动文旅融合、赋能地方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馆内藏品
“三馆焕新开馆,标志着江夏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新台阶。”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缪璐表示,这些文化新地标,将持续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优质的服务,为“文化名区”建设再添新力。也欢迎广大市民游客到这里打卡,感受“古武汉的源头,新武汉的荟萃”的魅力江夏。
(图片均由极目新闻记者黄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