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经济2.0!豫沪合作从“单向承接”到“双向赋能”
创始人
2025-06-18 09:42:05
0

【编者按 】从2000年到2025年,豫沪合作走过25年历程。

25载风雨兼程,沪豫合作从最初产业对接,已演进为创新要素深度融合的实践共同体。从黄浦江到黄河的产业接力,不仅是东部技术与中部市场的碰撞,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

值此豫沪协作25周年、2025河南·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合作对接活动举行之际,河南日报社财经全媒体中心、大河财立方聚焦“两高四着力”战略部署,推出“豫沪携手·链动未来”系列报道,从多个角度展现豫沪合作25年的辉煌成果。

本期推出第二篇:《飞地经济2.0!豫沪合作从“单向承接”到“双向赋能”》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夏晨翔】 风从东方来,潮涌大中原。从中原大地到黄浦江畔,相隔千里之遥的豫沪两地,合作却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2025年,适逢豫沪战略合作协议签署25周年。25年来,双方以“飞地经济”为笔,从产业转移承接到技术合作创新,从单向资源输送到双向赋能发展,合作不断深化,描绘出一幅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画卷。

借梯登高: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在周口市太康县开发区,上海水星家纺科技产业园施工现场一片忙碌。

这一计划投资25亿元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正以“飞地经济”模式为纽带,深度融合两地资源禀赋。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 是指在推进工业化和招商引资过程中,两个相互独立地区通过打破行政管辖关系,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飞入地”,利用税收分配、政绩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的利益机制,扩大两地合作广度,加深两地合作深度,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在这里,上海输出技术、品牌与资本支撑,周口依托区位与成本优势承接产能转移,双方将共同打造一座集高档纯棉家纺面料的纺、织、印及家纺套件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助力河南纺织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在长三角与中原地区资源互补的吸引力下,类似合作,不胜枚举。

2024年4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屹立集团在上海签约,双方在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合资设立新公司,建设一期年产7000吨尼龙66民用丝项目。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拥有多年的产业发展积淀、充足原料、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此次借力屹立集团先进的尼龙66民用丝生产技术和营销经验,将进军尼龙66民用丝高端市场,进一步延伸和巩固“煤—焦—尼龙—民用丝—服装产业”链条,促进集团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处的商丘,素有河南的“东大门”之称,凭借市场规模大、配套能力强等优势,商丘正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仅在今年1月份,商丘市第十五期“三个一批”项目中,就有上海蜂鸟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上海电气商丘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上海固智机器人项目等集体签约。

这些合作项目的落地生根,折射出豫沪产业协作的深层逻辑:上海作为国际制造中心,输出技术、品牌与资本;河南依托区位、成本与市场优势,承接产能转移与产业配套。

在“飞地经济”模式下,两地突破行政边界,实现研发在沪、生产在豫、市场在全球的产业分工。这种协作既破解了上海产业升级的空间制约,也为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产业协同:构建跨区域产业链新格局

沿郑州市农业路一路向西,总投资60亿元的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已拔地而起。

漫步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一处处研发、生产及配套的建筑群展现身姿。这里不仅是河南省传感器产业的核心载体,更通过“飞地经济”模式与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展开深度合作,探索出一条“研发在上海、转化在郑州”的产业协同新路径。

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形成以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为核心的“一谷多园”发展格局。

郑州高新区位列赛迪顾问发布的全国“传感器十大园区”第四位、中部第一,已集聚汉威科技、光力科技、新天科技、天迈科技等一批上市企业,培育了日立信、辉煌科技等一大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建立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中试基地科研平台,增强了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024年11月,2024郑州高新区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交流会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聚焦机器人及传感器产业、半导体产业、智能驾驶及新材料领域,推动两地产业资源融合与协同发展。

目前,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已与位于上海的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将围绕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共同承担国家级研发项目,推动MEMS中试线建设等。

其中,传感谷规划建设的首条8英寸MEMS中试线计划两年内建成,将打通实验室与产业化之间的通道,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闭环。

这一合作不仅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更使郑州有望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具备MEMS芯片量产能力的城市。

通过建立“飞地经济”双向赋能的核心机制,上海企业将研发中心、中试基地落户河南,形成“创新飞地”,郑州企业则反向嵌入上海产业链,参与高端环节分工,双方将共同探索出“上海研发—河南转化—全球销售”的产业链新模式,实现技术转化和规模效应的双重突破。

创新飞地:反向探索与双向赋能

传统的“飞地经济”多为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单向输出资源,而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浪潮中,河南也在尝试以“反向飞地”模式,探索双向赋能的新思路。

2024年3月,许昌襄城驻长三角科创中心正式揭牌。

作为河南首个驻沪科创飞地,该中心充分利用上海的人才与科研资源,打造“上海孵化、襄城加速”的运营模式,推动硅碳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的技术升级。

通过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科创中心吸引上海的高技术团队和产学研项目落户河南,实现了“飞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联动。

这种模式不仅弥补了河南高端人才的短板,还为长三角企业拓展中原市场提供了跳板,真正实现了区域协同发展。

头部企业的实践,也进一步印证了“反向飞地”的战略价值。

同在去年,国内体外诊断龙头企业安图生物在上海张江科学城投建的安图生物(上海)国际研发综合运营中心总部项目开工奠基。

项目将依托上海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一流的国际视野、超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丰富的人才资源等优势,以安图生物在体外诊断领域深厚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积淀为支撑,聚焦创新性体外诊断产品、原材料、元器件、高端医学仪器等开发,为建设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IVD产业生态集群贡献安图力量。

更早之前,精准医疗头部企业新开源选址上海松江,投资建设全球研发转化生产(松江)基地,旨在打造成覆盖长三角地区的精准医疗产业精品孵化平台。

据了解,松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已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态势。在这里,新开源可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引领带动效应和战略支撑作用,将业务领域从试剂开发、基因检测、肿瘤早期诊断、分子诊断等精准检测服务领域延伸至精准治疗领域,在“免疫治疗+伴随诊断”赛道进一步发力。

从要素流动到价值共创,豫沪合作正在重塑区域产业地理。25年风雨同舟,豫沪合作已从最初的产业承接走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创新。

未来,随着“飞地经济”模式的深化和“反向飞地”的探索,两地将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资本联动等领域谱写更多共赢故事,为全国区域合作提供可复制的“豫沪方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伊朗表示不会放弃回应以色列“侵... 新华社德黑兰10月28日电(记者姚兵 陈霄)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28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伊朗不会放弃...
中国电信集团拟清仓离场!650... 【大河财立方消息】 2月13日消息,汉口银行2460万股股份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底价650...
冠军!武汉女足登顶亚洲之巅,足... 极目新闻记者 胡迪凯5月24日晚,首届亚足联女足俱乐部冠军联赛(女足亚冠)决赛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武...
Mac玩《真大闹天宫西游录》攻... 是的,PlayCover 是 Mac 玩《真大闹天宫西游录》的最佳方案。1、下载并安装 PlayCo...
蛋仔派对高校蛋称号怎么获得 高...   蛋仔派对高校蛋称号怎么获得?在蛋仔派对中,高校蛋称号是一个认证奖励,完成相关的信息填写后就能解锁...
OPEC+据悉把讨论产量问题的... 11月28日消息,不愿透露姓名的代表表示,OPEC+将把原拟周日举行的石油限产在线会议推迟至12月5...
桑葚树下的成长课 薛峰幼儿园创...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实习生谢芷珊)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峰幼儿园的“果之韵”园区,几棵...
捧奖状、吃美食、打水仗……这才...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江波)7月4日上午,武汉市江岸区滨江九悦幼儿园举行了一场别...
悬了!周琦暂时离队!中国男篮第...   原标题:悬了!周琦暂时离队!中国男篮第一核心倒下   张镇麟旧伤复发。   周琦旧伤复发...
费东斌被免去国家铁路局局长职务 据人社部网站7月3日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免去费东斌的国家铁路局局长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