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毕业典礼是毕业生们的最后一课。梳理今年的高校毕业季,多位校长的临别赠言均提及“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何以成为最后一课的高频词?无论是流传至今的经典著作,还是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皆是源于漫长时间的沉淀淬炼。“长期主义”是对即将远行的学子最深沉的人生嘱托:期待他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思想定力,在价值多元的浪潮中锚定精神坐标,即便置身于浮躁喧哗的环境之中,也要下足“深挖一口井”的功夫。
长期主义的字典里没有“捷径”二字,所有“一夜成名”的故事,背后都是暗夜里的艰难前行。坚持长期主义,就是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件件平凡小事中练就过硬本领,把根须扎进时代的深层土壤。
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长期主义犹如大船压舱之石。前不久,人民日报对话任正非的报道刷屏网络,华为在践行长期主义中下笨功夫、苦功夫的理念和实践,更是引发国人广泛共鸣。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未来,终究属于年轻人。“深蹲”是为了更强劲地起跳,“慢火”能煨出更醇厚的滋味,年轻一代懂得这个道理,人生征途便会拥有不可战胜的韧性,国家发展才会拥有从容不迫的定力。
当下生活节奏很快,初出校园,面对住房、收入等生存压力,“先就业、再择业”,成为无数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路径。那些聚焦实用技能、满足即时需求的“快餐式”新知,也是职场起步的阶梯。从零工经济到轻创业风口,部分青年在市场的缝隙间敏捷捕捉机遇,以灵活方式积累宝贵的初始经验,这些“眼下之功”绝非浮躁,恰恰是立足现实、融入社会的稳当起步。确定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些时间,也需要一些实践。前路不是一场孤立的冲刺,而是一场融合速度、毅力与眼光的长跑。
坚持长期主义,绝非蜗行牛步的借口。它所呼唤的坚韧并非与速度效率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王坚院士带领团队攻坚云计算核心技术时,正是立足长远目标,又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加速迭代,最终实现云计算的“弯道超车”。数字经济一日千里,真正的长期主义,恰恰需要在无数个精准高效的“眼下之功”中,夯实根基、赢得先机。
长期主义与眼下之功如同双螺旋结构,彼此缠绕、相互促进,是时代洪流中“知行平衡”的必修课。让每一次发力都朝向同一个星辰大海,让每一寸坚持都凝聚成穿透时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