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畔,大别山下,湖北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如三座精神丰碑,矗立在荆楚儿女心中。当“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号角吹响,这“三大精神”正转化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为支点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大别山精神是鄂豫皖革命老区的精神底色。新时代的支点建设,更需要这种精神引领。“红安苕”变“金疙瘩”,革命老区发展特色农业、红色旅游,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将军县”建“高铁站”,大别山革命老区交通基础设施日新月异,融入武汉“1+8”城市圈;“山窝窝”飞出“金凤凰”,黄冈、孝感等地培育出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老区焕发新生机。支点建设不是简单的经济指标提升,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闯关夺隘。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在抗洪战役中淬炼而成。今天的支点建设,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洪水走廊”变“水利枢纽”,三峡工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水利设施筑牢发展根基;“应急抢险”转“智慧防控”,湖北构建覆盖全省、多部门联动的智能化防汛抗旱体系,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抗洪精神不仅是抵御自然灾害的精神盾牌,更是推动湖北支点建设的奋进号角。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在武汉保卫战中淬火而生,这种精神正转化为发展动能。“封城之地”变“开放高地”,湖北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主要指标好于全国、中部领先;“暂停键”转“加速键”,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突破万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领跑中部;“英雄之城”聚“天下英才”,武汉连续6年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青春活力持续迸发。如何把抗疫中展现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答案就在持续弘扬抗疫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姿态。支点建设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发扬抗洪精神中“人在堤在”的担当,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北要将“三大精神”有机融合,推动支点建设走深走实。把精神传承融入“武汉都市圈”建设和“襄十随神”“宜荆荆”城市群发展,让红色基因在高质量发展中焕发时代光彩;发扬抗疫科技攻关精神,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借鉴抗洪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既保持“英雄人民”的豪迈气概,又秉持“九省通衢”的开放胸怀,在双循环中展现更大作为。
从大别山的烽火岁月,到抗洪抢险的惊心动魄,再到抗疫斗争的艰苦卓绝,湖北人民用热血和汗水铸就了“三大精神”丰碑。今天,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唯有传承精神火炬,方能照亮支点建设新征程。让我们以精神为帆,以实干为桨,在荆楚大地上书写新时代更加壮丽的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向雪梅(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