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子威)晨光初染,天门市汪场镇金场村的田垄上,金灿灿的黄花缀满枝头,露珠在微颤的花蕾间折射出晶莹的光芒。清早七点,农户们已穿行于花海之间,手指翻飞如织,将饱满的花蕾轻轻摘下——这忙碌而喜悦的丰收图景,正是该村特色黄花菜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自从2020年汪场黄花菜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金场村作为核心种植基地,在党支部引领下,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精耕细作。如今,依托天门十义种植家庭农场的示范效应,金场村已有种植面积50余亩,亩产值超1.2万元。
“咱们这‘黄金田’,真成‘聚宝盆’了!”村负责人杨西廷的喜悦溢于言表。基地每天提供20-30个采摘岗位,日均采摘量达2500斤。天晴时,带着泥土芬芳的花蕾直接送入加工车间进行杀青处理,加工后的干黄花菜每斤售价高达30元;阴雨时节,新鲜黄花菜也能以每斤不低于4元的价格一售而空。产品远销河北、山东等地,市场供不应求,一片火热景象。
“我们每天早上摘3到4个小时黄花菜,能够拿到一百多块钱的工钱。”金场村的敖大姐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开心地说道,“早上打个零工,既赚了钱,又不耽误照顾家里,日子越过越有盼头!”黄花菜采摘期从六月中旬持续到八月上旬,加之日常田间管理,可为周边农户提供稳定务工岗位80余个,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杨西廷细数黄花菜产业优势:“占地少、周期短、见效快,一次种植可多年采收,亩产轻松突破3000斤。”更令人欣喜的是,合作社创新采用“毛豆-黄花菜-菜薹”轮作套种模式,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一年实现“三熟”丰收。仅今年毛豆与黄花菜的收益,已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我们将围绕黄花菜‘做文章’,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优化种植品种、提升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推动黄花菜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杨西廷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金场村的“致富花”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