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裴熔熔】11月28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本场聚焦黄河古都安阳。当生态保护修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安阳做了哪些工作?
“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们始终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探索建立‘政府牵头、整体谋划、分工协作、系统修复、一体管护’模式,因地制宜,久久为功,不断丰富拓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安阳场景。”安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魏冬表示。
一是抓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以西部矿山生态修复、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源生态涵养、土壤沙化控制、生态安全保育廊道为重点,全面落实规划要求,划定“三区三线”,严格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用途管制,加快构建生态安全总体格局。
二是抓重点项目。坚持把生态修复细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以项目建设高质量推动生态修复高质量。以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为例,谋划实施修复项目12个,投入资金5.3亿元,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75处,治理水土流失8400多公顷,林草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比如,九华山王家窑矿区的治理,喷播绿化65万平方米,植树8万余棵,形成了蓄水量百万立方的生态湖,昔日废矿场旧貌换新颜。
三是抓标杆示范。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生态修复科学实施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张二庄里沟,就是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既改善了“两库一泉”周边生态,又为附近景区增色添彩,再现了“山前白鹭飞,流水鳜鱼肥”的美丽画卷,被评为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优秀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黄河战略要求,持续构建生态保护治理大格局,健全治理机制、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全要素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大美自然’、大美安阳。”魏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