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张倩倩、通讯员胡蕴芬)剥豌豆的噼啪声、观察种子的惊叹声、腌制泡菜的欢笑声——11月5日,秋冬交替之际,武汉市长春街第三小学的校园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的“节气体验馆”,一系列融合劳动、自然、文化与情感的跨学科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到古老的节气智慧。
当天,学校同步开展“时序之礼·感恩与分享”成果展,校园化身为充满节气氛围的展示区:同学们将自己在“寻找秋天的足迹”研学活动中所学所感,通过自然笔记、五谷贴画、种子信息卡等,制作成触手可及的成果,宛如一幅幅动人的秋日童话。
三年级的孩子们参加了一场“校园丰收挑战赛”,他们在剥豌豆、掰玉米、剥花生等比赛中体验“粒粒皆辛苦”的真意。比赛中,孩子们使出“浑身解数”,有的用牙咬,有的放在桌上用手捶。“找到豌豆的一个枝丫,一掰就开!或者从中间掰开,更快!”学生赵苒喻兴奋地分享说,“太好玩了,这就是丰收的感觉!”
在四年级教室,一座座由学生建立的“种子银行”刚刚“开业”。孩子们将收集来的红豆、枣核、小米等种子分门别类,制作信息卡,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红豆外表光滑,落在桌上会发出清脆的响声”“枣核底部圆圆的,上头尖尖的”……他们细致的观察里,满是对生命的好奇。
五年级的教室飘出了阵阵泡菜香。孩子们化身“腌菜师傅”,好奇地探索萝卜怎么切、调料怎么放。一瓶瓶亲手制作的泡菜封上盖子后,孩子们没有私藏,而是将这份“冬藏”的滋味,连同手写的感恩卡,一起送给了校园里的守护者。“孩子们太有心了,这瓶泡菜我一定带回家尝尝!”食堂陈师傅接过礼物,十分感慨。
“‘秋收冬藏’不仅是古人的生活节律,更是一种生命教育。”该校校长文小勇表示,学校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整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持续打造贴近现实、浸润心灵的实践课程,引导孩子们在“收”中体验付出,在“藏”中学习规划,在“分享”中传递温暖,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他们成长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