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 盒马创始人侯毅的跨界创业项目——宠物零售品牌派特鲜生,距上海首店开业仅9个月,便传出要陆续闭店的消息。
11月19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实地探访4家上海派特鲜生门店,其位于中山公园龙之梦的门店已经关闭,另外3家仍在正常营业,但店内部分货架几乎已经清空,许多商品也在五折出售。

实探多家门店歇业,官方客服回应
大众点评App显示,派特鲜生在上海开设的18家门店中,已有7家显示“暂停营业”或“歇业关闭”,其中有门店开业仅3个多月。
记者在已“歇业关闭”的派特鲜生中山公园龙之梦门店看到,该店大门紧闭,门后也已放上白色围挡。
而派特鲜生青浦夏都小镇店、蟠龙天地店、海粟文化广场店的部分货架几乎已经清空,许多商品正在五折出售。店内有几位顾客正大量购买打折商品,一位顾客已经装了满满一大筐宠物罐头等产品,还在考虑如何将产品运回家。此外,这些门店的线上渠道也仍在运转,不时有外卖员前来取货。

这3家门店的工作人员均向记者表示,他们已了解到派特鲜生闭店的消息,但是目前仍未接到自己所在门店闭店的通知。
同时,派特鲜生客服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派特鲜生确有多家门店关闭,其他门店后续都会关,闭店时间各不相同,线上渠道也将同步关停。对于会员卡退费等后续问题,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具体可咨询相应的门店。
对于关闭所有门店一事,侯毅接受行业媒体采访时称,“业务调整,很正常”。另有消息人士表示,他将转型做生鲜主播。
首店开业仅9个月,为何“猫狗麻辣烫”不香了?
派特鲜生并非侯毅离开盒马鲜生后的第一次创业。2024年3月,侯毅从盒马退休,在同年8月就开设海鲜烧烤餐馆金宵一刻。
值得一提的是,金宵一刻仅开出1家门店,而派特鲜生在开业9个月内已经开出18家门店。并且侯毅曾透露,派特鲜生计划在2025年开出100家门店,完成上海主要城区的覆盖。
今年2月22日,派特鲜生位于上海海粟文化广场的首店开业,面积达200平方米。门店内划分为宠物用品、鲜食制作、社交互动为主的多个功能区,推出现制现售鲜食、冷藏鲜食等产品。

5月7日,派特鲜生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创下近年来宠物行业天使轮融资新高。
派特鲜生主打的招牌是宠物鲜食。记者曾实地走访多家门店发现,门店的显眼位置,均设置有现制鲜食区,采用自选模式,包含鸡心、猪宝、虾、牛肺、西兰花等近20种荤素食材,零售价为24.9元/500克。彼时店员告诉记者,这是网上很火的“猫狗麻辣烫”,是派特鲜生的品牌特色。
然而,曾红极一时的“猫狗麻辣烫”,如今也无法支撑起这个品牌的持续运营。
有业内人士分析,派特鲜生闭店核心在于其重资产、高成本的商业模式与宠物鲜食市场特性不匹配。商场门店租金高,专业设备投入大,而宠物食品消费频次低,导致坪效不足。同时,国内暂无宠物鲜食安全国家标准,其鲜食概念缺乏权威法律背书,面临品控与合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宠物食品未来何在?
派特鲜生的退场,是否意味着宠物鲜食赛道本身存在问题?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宠物鲜粮市场规模将突破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3%,远超传统干粮市场5.2%的增速。但相比之下,鲜食喂养在中国市场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美国的36%。
“当前宠物鲜食市场接受度相对较低,消费者仍偏好传统干粮。”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可能受制于供应链成本高昂、消费习惯固化、品控难度大等多种因素影响。
虽然国内宠物鲜食渗透率不足,但宠物行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其中宠物食品作为核心品类持续领跑,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00亿元。艾媒咨询数据预测,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将保持积极增长态势,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5万亿元。
在情感陪伴需求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宠物行业正经历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转型。
詹军豪认为,未来国产宠物食品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线上渠道井喷式高速发展,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为品牌提供增长空间,消费者对性价比、本土化需求提升,国产品牌可通过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挑战在于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产品同质化严重,线下渠道运营能力不足,难以复制国际品牌的品牌溢价。
“宠物食品行业的线上线下融合是趋势。线下门店需从货架转向体验空间,通过专业服务、社群运营增强黏性。未来线下零售可能呈现小而美的社区店形态,聚焦高净值用户,结合即时零售满足便利性需求。”詹军豪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