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永不商业化”、“零付费上榜”、“刷榜成本提升200倍”……外卖领域战火未熄灭,美团、高德、京东在本地生活点评榜单这一生活决策入口进行激烈争夺。
11月17日,京东正式上线京东点评,并推出“万人共荐,不说假话”的京东真榜。在此之前,高德推出“用脚投票”的扫街榜,美团也对大众点评信息基建进行了升级。传统点评榜单“刷分乱象”引发用户信任危机,让真实成为这轮各家平台对用户生活决策入口争夺的核心。
争夺点评榜单入口
11月17日,京东在三亚举办的品酒会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表示,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京东点评正式上线,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网关于餐厅、酒店、景点等各类消费场所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最终生成全面、客观的点评报告。他特别强调,京东点评将坚持非商业化原则,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排名收费或点评内容变现。
其实,以“零商业干预”为卖点的不仅是京东点评,9月份上线的高德扫街榜单,高德地图CEO郭宁也在战略发布会上明确承诺,扫街榜“永不商业化”,不设任何付费推广位。
在榜单“真实”维度上,高德地图也表示,以行为数据取代传统文字评价模式,基于包括用户真实导航轨迹、到店频次、停留时长等12项客观指标,同时接入支付宝芝麻信用分加权校准,以避免过往刷单影响。
而在点评榜单上深耕10余年的美团旗下大众点评,也在11月5日宣布了一笔投入计划,未来5年将追加至少30亿资金用于升级“本地生活信息基建”。
其不仅通过地理位置、营业时间、环境设施、浏览量、客流、复购、菜单更替等10个结构指标来验证商家的信息真实性,还持续对平台上数据进行动态跟踪、校准。而AI和人工审核双轨机制,不仅剔除虚假或重复信息,还让餐厅的状态变化能被及时捕捉,用户的个性化推荐更加丰富准确。而大众点评App相关负责人也多次表示,榜单没有所谓的商业化目标或者跟商业相关的内容。
去商业化≠去盈利化
通过梳理三大平台的商业逻辑发现,“真实”、“永不商业化”,是3家平台此轮争夺点评榜单的焦点。
围绕“真实”,AI以及大数据成为3家平台最重要的托底。
“但是目前并没有平台公布榜单的具体算法以及指标权重,对用户、商家来说,AI加持的榜单依然是一个‘黑盒’。”餐饮行业的人士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在他看来,如果用AI代替过往单纯用户评价是更真实榜单生成手段,那么想要证明自己“真实”,还需要算法成为“白盒”,甚至接受第三方审计机构复检,可解释性将成为对“暗箱操作”最大的威慑,但目前这方面依然是盲区。
“永不商业化”本质也是将盈利点从榜单本身转移至生态协同,而非彻底放弃收益。
更早一点上线的高德扫街榜战略价值已经显现,扫街榜形成的“导航-发现-消费”闭环,正为阿里系的饿了么、盒马等本地生活业务持续导流。国庆期间数据显示,高德带动平台餐饮行业订单量同比提升150%,生态协同效应已成为其核心收益来源。
虽然刘强东称,“给用户提供排名还要赚钱,内容注定不真实”,但这并不影响京东通过点评数据实现价值转化。刚刚独立出来的京东外卖App,整合了京东点评、即时零售、本地生活等,从高黏性的餐饮外卖,到具有内容及互动属性的点评、榜单,有利于拉长用户在App停留时间,契合京东“平台内容化”发展方向。此外,京东点评也有利于未来进一步承接七鲜美食Mall、七鲜小厨等餐饮以及正在开发的酒旅等业务。
与美团合并近10年的大众点评,早已成为美团的战略支点。美团“高频带低频”的策略中,通过外卖、闪购带动到店和酒旅业务,让美团得以在规模化和利润率之间有了微妙平衡。大众点评带给美团的不只是超过百亿元的佣金、广告收入,在内容带动消费的模式中,大众点评的搜索核销率也高于其他内容类平台,大众点评可以说是美团生态中重要的战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