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组织人事报》直指“快牛误用鞭打”的现象,这一表述经官媒发声后再度登上热搜,成为基层工作治理话题的焦点。在基层工作实践中,的确存在“多干多错、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这让埋头苦干的“快牛”寒心,让敷衍应付的“慢牛”窃喜,严重挫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做好新时代干部工作,必须下大力气破解“鞭打快牛”的治理难题,关键要从思想、管理、机制三个维度打通堵点、破除壁垒,让“快牛”“慢牛”的标签彻底成为过去。
“快牛”之所以能“快”,本质是能力过硬、态度端正,始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扛起工作责任。瓦里关站自1994年建站以来,一代代气象工作者坚守于此。王剑琼便是其中一员,从2003年那个爬行7公里险峻盘山路初抵山巅的青年,到如今的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副台长、技术带头人,他将人生最宝贵的22年,熔铸进这片土地,成为绘制著名的“瓦里关曲线”、守护全球大气监测基准的“云端守望者”。所以,一名合格的“快牛”应该认识到,每一项额外的工作任务,都不是单纯的负担,而是积累经验、淬炼本领的宝贵财富,更是未来成长进步的核心资本。要坚信,有真才实学、肯真抓实干的干部,绝不会长期被埋没在同一岗位,其价值终究会被组织发现、被群众认可。同时,“快牛”也需要涵养一份清醒的觉悟与足够的耐心,正所谓“真正的成长需要时间的沉淀”,切忌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只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终会在履职尽责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当前,部分基层管理者任务分配随意粗放,习惯性将工作交由靠谱的“快牛”承接,却忽视对“慢牛”的引导与督促,这是“鞭打快牛”现象滋生的直接诱因。一方面,没有人生来就缺乏进取之心,“快慢牛”的能力分化,往往折射出管理层面的短板与漏洞。因此,只有让管理者能上能下,持续提升其履职能力与责任意识,让“快牛”的付出有所回报、不受亏待,让“慢牛”被激发动力、主动奋进。不能一味对“快牛”扬鞭策进,更要及时给予精神表彰与物质奖励,让其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冲劲与热情。另一方面,管理者需摒弃“能者多劳”的简单思维,落实湖北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要结合其特长优势优化任务分配,通过压担子、架梯子、搭平台,鼓励“慢牛”参与比学赶超,倒逼其在实战锻炼中补齐短板、锤炼本领,加快向“快牛”转型的步伐,为支点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1月14日下午,省委书记王忠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过去的形式主义成风,考核评价机制模糊笼统,缺乏量化、客观的评判标准,难以精准区分“快牛”与“慢牛”的工作贡献,最终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这是“鞭打快牛”现象屡禁不止的核心症结。要打破“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枷锁,以制度创新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摒弃“老好人思维”,以硬举措整治“躺平”不作为行为,绝不能让敷衍塞责、坐享其成者得利上位。
基层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不断健全激励机制与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唯有秉持公正之态、明辨是非之能,方能勿让“快牛”错一次变成“坏牛”,“慢牛”干一次变成“好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佳伟(武汉市青山区“青评调”团队、八吉府街道)
责编:丁玥
上一篇:李殿勋率团访问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