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医生,我孙子发烧了!”“代医生,降压药吃完啦。”……早上八点,百里洲镇戴家渡村卫生室的门准时打开,村医代圣芳如往常一般,帮助村民问诊、拿药……开启充实的一天。
代圣芳今年51岁,这已是她从事这份工作的第35年,12000多天,她基本天天在岗。翻开代圣芳摆在桌上的那本接诊记录本,密密麻麻记载着全村几代人的健康信息,谁体质弱,谁有慢性病,她心中都有本明白账。
01
一个建议,挽救生命
2024年,70多岁的村民闫孝芹像往常一样参加了村里的老年人体检。作为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代圣芳对她的身体状况格外关注。体检结果显示闫孝芹肾功能异常,凭借多年的行医经验,代圣芳立刻建议她到枝江市人民医院复查。“糖尿病的并发症可能涉及心脑肾,必须尽早排查。”代圣芳说。
在代医生的劝说下,闫孝芹前往枝江市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肾动脉严重阻塞,急需手术。枝江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告知,再晚几天发现,将有生命危险。“她病愈出院后,就立马到我这里感谢我,说如果不催她去做检查,也许她人就没了。”
惊险事件成功化解的背后,是代圣芳对全村200多位65岁以上老人健康状况的了如指掌。每年国家提供的免费老年人体检,是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前期宣传动员、场地布置、设备搬运,到一人填写200多份体检卡,再到体检结果出来后的逐一反馈和异常追踪,事无巨细,都由她一手操办。正是这份日积月累的细致与责任心,让她敏锐地捕捉到闫孝芹健康隐患的蛛丝马迹。
02
三十五年,半生坚守
由废弃小学教室改造而来的戴家渡村卫生室,自1991年起,就成了代圣芳半生的舞台。那一年,她17岁。
选择学医的初心源于母亲的病痛。代圣芳回忆,她的母亲曾患乙型肝炎,在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这是令人恐慌的疾病。目睹母亲的痛苦,她萌生了学医的念头。最初,她跟随村卫生室的老医生学习,以传统的师承方式入门,再到卫校接受系统培训,在不断的学习与提升中,代圣芳的医疗技术越来越娴熟,村民对她的信任也越来越深。
去年冬夜,刚睡下的代圣芳接到电话,一位村民突发剧烈腰腹痛伴呕吐,她立刻赶到卫生室,初步判断为输尿管结石,迅速给予止痛处理缓解了患者的痛苦,使其得以安稳休息几小时,次日再去上级医院确诊治疗。“他回来之后就说那天用药了之后,缓解了疼痛,还安稳地睡了几个小时觉。”在她看来,能在第一时间为乡亲解除痛苦,就是这份工作最大的价值与成就感。正是这份成就感,让代圣芳坚持了35年。
03
雪中送炭,用心守护
“代医生,我过来啦。”上午九点多,村民胡玉芹走进了卫生室。近期她感觉有些不舒服,脑袋昏昏沉沉,便想着来卫生室,让代圣芳帮忙看看。
胡玉芹清楚地记得,1995年,她儿子刚出生没多久,体弱多病,三天两头跑卫生室。“那时家里条件困难,常常手头拮据。代医生总是让我们先看病拿药,等秋收卖了粮食有钱了再给,甚至拖几年一起结清也行。”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胡玉芹感念至今。
在胡玉芹眼里,代圣芳不只是看病的医生,还是能随时诉说烦心事的朋友。“有时候过来拿药,和她唠唠近况,讲讲烦恼,心里就会舒服很多。”
04
心灯不灭,热情如初
卫生室的设备在更新,代圣芳的业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疑似脑卒中或胸痛的患者,必须在十分钟内完成心电图并上传到与镇医院联通的急救群,由上级医生快速判读,争分夺秒为抢救赢得时间。”她熟练地操作着心电图机,对脑卒中、胸痛等疾病的应对方法了然于心。
“我干这行这么多年了,还是很热血。这么多年,乡亲们对我是信任的。一些小病小痛,在村一级能够帮他们解决好,大家满意,我在这里工作就会开心。同时,我也希望还能有人来这里继续为村民服务。”代圣芳动情地说。
远处,建设中的枝江长江大桥轮廓初显,预计2026年通车,那时,百里洲将彻底结束孤岛的历史。交通的壁垒终将被打破,而代圣芳35年如一日的坚守,早已在戴家渡村民心中架起了一座无形的、坚固的“生命之桥”。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通讯员丨孙焱婕 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