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女篮73:69险胜澳大利亚,热身赛5胜1负,但卞兰指出女篮隐患
当终场哨声响起比分定格在73:69!中国女篮姑娘们紧握拳头,汗水和喘息交织在一起。但场边教练组紧绷的弦并未完全松下,热身赛虽有五胜一负的亮眼战绩,但卞兰指导却看出了一场险胜背后的隐忧。
这场与澳大利亚的二番战,在张子宇、黄思静等主力继续缺阵之下,主帅郑薇布阵如履薄冰。没有李月汝坐镇篮下,曾经令亚洲对手望而生畏的内线“双塔”优势已荡然无存。开场阶段,面对澳大利亚标志性的高强度身体对抗和强硬的局部夹击,中国队的进攻如同陷入泥沼。外线传导受阻,篮下强攻吃力,每一次得分都拼尽全力。这一幕,与半个月前两队首次交锋时如出一辙。
幸好,这一次姑娘们调整得更快、更坚决。依靠及时调整能力,球队通过频繁的轮换稳住阵脚。进攻梳理逐渐明晰,杨舒予在侧翼展现出犀利的突破和自信的远投一次次刺穿对手防线。罗欣棫则在弱侧频频发难,机会出现时毫不手软。两人果断的持球攻坚决策应和临危不惧的关键球处理能力,是中国队最终能啃下这场胜利的关键点。

年轻球员的成长与担当,无疑是热身赛最令人欣喜的收获之一。卞兰指导肯定了球队相较首战更快适应对抗强度的进步,然而她的话语重点却落到了那个更深处的痛点:内线。
“最大的问题是内线。”卞兰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并非空穴来风。此役乃至整个热身系列赛,一个残酷的现实被反复验证:当韩旭被迫下场休息,中国队的禁区几乎瞬间成为对手肆意冲击的“后花园”。
陈明伶虽然拼尽全力,但她本质上是空间型四号位,在顶防高大强壮的传统五号位时存在天然劣势。当韩旭因疲惫影响效率时,内线攻防瞬间断档的窘境暴露无遗。据统计数据显示,热身赛期间韩旭场均出场时间超过30分钟,体能的消耗就已接近临界点。
回看整个系列赛,5胜1负的佳绩固然提升了球队信心,为即将到来的亚洲杯积累了与假想敌交手的实战经验。但女篮潜藏隐患也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线结构性短板:在李月汝左脚踝韧带损伤缺席后,中国女篮制胜的核心优势已严重削弱。韩旭独木难支的困境将持续存在,考验着教练组的轮换智慧。
2.外线稳定性需求:当内线牵制力下降,外线球员必须承担更多责任。杨舒予、罗欣棫们的闪光令人欣慰,但后卫群状态起伏依旧存在,需要保持整个赛程的持续火力输出。
3.对手实力未真正亮底:此前击败的日本队并未派出亚洲杯主力阵容。真正的“亚洲狼群”阵容完整的日本、新西兰,以及东道主澳大利亚,都准备在正赛时大展身手。依据历史交锋记录和过往亚洲杯进程能看出来,热身赛的胜利不等于正赛必赢。
4.细节决定胜负:热身赛暴露出的罚球命中率还有待提升,在刺刀见红的亚洲杯淘汰赛中,每一个罚球都可能决定着生死。
这场73:69的险胜,收获是中国女篮年轻血液的生机与成长,杨舒予、罗欣棫们正变得越来越强,反映出的问题是核心伤缺时内线“塌陷”以及队员发挥的稳定性。
接下来真正的战场不在长沙而在悉尼。中国女篮应该要总结经验和调整状态,争取在正赛时超常发挥。